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通縮時期也能創造增長紅利

http://www.CRNTT.com   2015-02-16 08:32:51  


 
  第三,本輪通縮具有明顯的混合性特征。一方面,從需求側看,有效需求不足是當前導致價格總水平持續下行的重要原因。不論從GDP增速、CPI水平、投資規模、發用電量、外貿活躍度等實體經濟指標,或是貨幣供應量、社會融資量、利率水平等金融指標,還是PMI、消費者信心指數等先行指標來看,中國宏觀經濟都處在“雙去(去產能、去杠杆)叠加”、“三低(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並存”的狀態。數據顯示,當前中國製造業投資中占比最大的9個主要行業投資的累計增速均不同程度地下滑,其中,汽車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計算機通信設備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投資增速的降幅都較大,顯示出需求下降對製造業投資的影響較大,預計製造業投資短期內弱勢難改。

  從供給側看,這種價格下降也與外部的供給衝擊有密切關係,這是我們區分價格通縮和成本通縮的本質差異。近些年,隨著美國“能源獨立”戰略的有效推進,以及“頁岩氣革命”溢出效應的重大影響,石油的供給衝擊直接導致國際油價的大幅暴跌。中國是石油淨進口大國,2014年石油進口占到GDP的2.4%,本次國際原油價格自去年7月以來下跌幅度已經超過了50%,石油價格的下跌帶來進口成本下降和“上游”價格的下跌。根據中金公司測算,國際油價下跌40%,中國全年石油進口少支出920億美元。供給曲線就相當於邊際成本曲線,這種來自於供給側的改善,降低了國民經濟的生產總成本,並進一步推動物價總水平下降,這種通貨緊縮的出現是良性的,從一定程度上反而提升了國民經濟對“通縮”的承受力。

  文章指出,在“通縮時期”同樣能夠創造增長紅利。一方面,企業應進一步通過包括研發技術創新、生產率提高,以及進口商品價格大幅下降導致的貿易條件改善等方式加速市場出清,實現產業的優勝劣汰和轉型升級。另一方面,“通縮時期”恰恰是改革的機遇期。比如,通過金融、財稅、國企等重點領域的市場化改革,不僅大大降低總體要素成本和生產成本的下降,也極大提升了政府管理效率,對總供給形成擴張性作用。中長期而言,則有利於經濟競爭力和增長質量的提高。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