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一帶一路戰略或可扭轉全球地緣政經

http://www.CRNTT.com   2015-04-07 00:40:54  


 
  緣起背景

  “一帶一路”戰略緣起於2013年9月與10月習近平出訪哈薩克與印尼時,分別倡議共同建設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與貨幣流通的“絲綢之路經濟帶”,以及與東協國家加強互聯互通建設,共創“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所謂“一帶一路”指的正是“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兩個戰略佈局的簡稱。以古之“絲路”為名,就是刻意降低可能引發區域政治的不安,柔化其色彩。“一帶一路”之戰略發想,與中國大陸區域經濟發展採取“點軸開發理論”展開的“T字形”戰略所引發的問題有關。80年代中期的“點軸開發理論”造成中國大陸“工農”、“城鄉”、“地區”差距的不斷擴大,導致中國大陸現今社會三對主要利益集團的矛盾。“一帶一路”戰略正企圖打破並扭轉過去近20年中國大陸與其他國家點狀、塊狀自由貿易協定的發展格局,建構出連結至歐陸的一個連綿延伸的帶狀體系。

  “一帶一路”戰略的本質就在於讓國內產業“走出去”,輸出內部的多餘產能,串連點狀、塊狀之經濟發展,積極參與歐洲“後金融危機時代”之重建,打通東南亞的新興市場,奠定在區域經濟中的核心地位。“一帶一路”的英文縮寫為OBAOR(One Belt And One Road),在國外因其與二戰後美國推出的“馬歇爾計劃”(The Marshall Plan)相似,故被稱之為“中國版馬歇爾計劃”。

  戰略意涵

  中國大陸“一帶一路”的戰略為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最為重視的對外戰略,其戰略藍圖在於“貫通歐亞、連結東西”。首先,戰略中的“一帶”,主要是指向西打通陸路通路,將通路一路向西推進至歐陸,對接基礎設施薄弱的廣闊西部腹地,特別在交通設施建設和油氣管道建設上著力。其次,戰略中的“一路”,則是由東南海路加強互聯互通建設,由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出發,經東協各國,連通非洲後進入歐陸,以減少中國大陸海上貨運在美國海軍巡邏航道上所暴露的戰略風險。“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層意涵,就是要開拓中國大陸的戰略縱深,強化國家安全,取得全球發展中的有利位置。中國大陸受限西部的高山峻嶺與荒漠,因此,東部的千里平疇與廣大太平洋就一直被當成中國大陸發展之重心與全球爭霸的唯一出口。中國大陸取得國外能源與資源,主要就是通過沿海海路進入,於是多數工業和基礎設施也相較集中於沿海一路,使得中國大陸發展核心直接暴露於外部的威脅之中。美國重返亞洲之戰略,即是在加強冷戰的之島鏈封鎖,以扼住中國大陸之咽喉。中國大陸之“一帶一路”戰略,其實正是中國大陸的“轉身”,藉由加大一路向西之開發,開拓戰略縱深,以強化國家安全;換言之,“一帶一路”具有下列雙重戰略考量: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