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智庫雜誌:如何妥善處理“民國”符號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5-06-14 00:50:43  


 
  另一方面,在台灣“民國”符號卻逐漸被扭曲和異化。政治轉型以來,由於公民民主意識的不斷增強,國民黨當局對於政治意義空洞的“民國”符號的社會化宣傳教育越來越力有未逮。於是,在“台獨”勢力的曲解宣傳下,政治意義空洞的“民國”符號被填入“台獨”內容,中華民國等同台灣的思想在台灣大行其道,“民國”符號就這樣被異化為一種“台獨”意識。自李登輝提出“中華民國在台灣”以來,作為過去的中國政權符號的“中華民國”就開始異化,經過李登輝、陳水扁時代近20年連續性的“去中國化”運動的作用,“中華民國=台灣=一個獨立國家”的思想在台灣社會已經彌漫散開,在李陳時代成長起來的現在的台灣青年尤其深受其害,一部分台灣青年的國家認同意識已經逐漸異化,認為台灣就是“一個國家”,或者認為“中華民國”就是台灣。

  兩岸關於“民國”符號認知的變化對於兩岸關係的影響

  在當前不斷推動實踐“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過程中,兩岸關於“民國”符號認知的變化亦對兩岸關係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推動實踐“一國兩制”的政策方針,關鍵在於解決處理“一國”或“一中”的問題,既要堅決反對製造“兩個中國”,又要妥善處理“中華民國”作為一個過去的政權符號的善後問題。

  當前,在大陸已經能夠慢慢客觀理性地去看待“民國”符號的情況下,而台灣人的“中華民國”認同卻逐漸迷茫和異化,兩岸對於“民國”符號的認知竟然發生一定程度的相互轉變,大陸在對待“民國”符號上越來越高調和自信,而台灣對於“民國”符號的認知則逐漸扭曲和異化。首先,大陸對於“民國”符號作為文化象徵和曾經政權象徵的接受和認可充分考慮到了台灣同胞的“民國”情結,對於爭取台灣民心,拉近兩岸距離,促進兩岸深入的交流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體現了大陸方面對於實現“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信心和決心。其次,在台灣隨著對“中華民國”認知的虛化和異化,使得“台獨”“反中”等偏激意識一度在島內喧囂至上,進而為兩岸之間經貿文化的正常交往帶來一定的阻礙,例如3·18反服貿運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