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智庫雜誌:通過市民社會推動兩岸關係深化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15-07-05 00:45:04  


 
  兩岸各方都要承擔對兩岸人民的責任,共同維護兩岸和平發展局面,保障兩岸交流成果與水準,增進兩岸人民權益,這就要求兩岸各方嚴守“九二共識”的政治意涵:一個中國屬“非政治中國”範疇。在一個中國屬“非政治中國”範疇基礎上,可以使用五個辭彙,合理詮釋“九二共識”:兩岸一家親,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兩岸都是中國人,兩岸同文同種,兩岸共同擁有“歷史的、地理的、文化的”中國。

  市民社會與國家相互關係理論

  十八、十九世紀的普魯士以及德意志各邦,社會政治狀況落後於西歐,哲學家康德批判地研究“社會契約論”,康德開創了德國古典哲學,黑格爾是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他對“市民社會”、對“國家”提出重要的政治學觀點。

  在《法哲學原理》中,黑格爾對“社會契約論”進行批判性研究,他指出,“社會契約論”只是從個人意志和利益出發,把契約的訂立、結合成“國家”,看成是為保護個人的權利和自由,契約可以訂立,也可以廢除,如果根據“社會契約論”的國家起源說,會推斷出,國家是契約的任意產物。黑格爾認為,因為人生來就已經是國家的公民,任何人不得任意脫離國家。生活於國家中,乃是人的理性所規定,縱使國家尚未存在,然而建立國家的理性要求卻已存在。黑格爾認為,國家絕非建立在契約之上,因為契約是以任性為前提的。因此,國家是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的必然性的產物,而不是任意和偶然的結果。

  黑格爾由此區分出“市民社會”,他指出,人們通過訂立契約建立起來的共同體不是真正的“政治國家”,而是人們基於私人利益的一種聯合的“市民社會”。市民社會只是人民為謀取生活需要而相互依賴的一種制度,一種形式上的共同體。黑格爾認為,“社會契約論”沒有認識和把握國家的本質,他認為,國家的本質在於“國家的政權力量”。

  黑格爾的政治理論的貢獻,是指出“市民社會”與國家的區分,人們訂立“社會契約”,建立的是“市民社會”,而不是國家。黑格爾把古希臘城邦民主時代、以及西歐啟蒙時代的市民社會“去政治化”,“市民社會”從國家中分離出來,成為一種獨立自主的力量,與“政治國家”相對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