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智庫雜誌:現實將使台灣青年用腳走向統一

http://www.CRNTT.com   2015-09-16 00:19:17  


 
  經濟基礎決定台灣民心走向

  這一年中,大陸經濟走向務實的新常態,但不論是剛於6月底正式啟動的亞投行,或是一帶一路,十三五規畫,都引起台灣高度關注,並希望參與其中,以免喪失商機。加上,大陸分別與韓國及澳洲簽署了FTA,台灣各界對於台灣經濟是否將進一步被壓縮憂心忡忡,產業界也開始熱烈討論“紅色生產鏈”的衝擊。

  儘管綠營政治人物仍在罵馬英九“傾中賣台”,但事實上台灣的經貿政策至今不夠開放,也受到政治因素干擾。

  一、台灣政策不夠開放影響經濟發展

  台灣經濟從陳水扁時代就開始走下坡,2005年被韓國超越後,就一直屈居亞洲四小龍之末,這麼多年之所以不至於崩潰,主要就是靠大陸。

  依據台灣前“經濟部長”尹啟銘的歸類,馬政府2008年至今的兩岸經貿措施大致可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大開大闔,立竿見影:例如兩岸直航結合開放陸客來台觀光、東北亞黃金航圈,促使來台旅客大增、外匯收入攀升;2008至2013年六年大增為430萬人次、外匯收入增長136%。第二類是開放太遲,商機已逝:例如兩岸未能及早直航,高雄港在全球貨櫃港排名從1999年第3名跌至2008年第12名;2008年雖開放直航,2011及2012年續跌至第13名。第三類是半調子開放,成效有限:例如開放陸資來台投資,表面上製造業開放了97%、服務業開放51%,但許多行業開放投資卻又附加過苛條件,導致成效不彰;自2009年6月開放陸資至2014年9月,五年多核准陸資來台的僅581件,投資金額11.3億美元,這比2013年核准台商赴大陸投資達92億美元,可謂小巫見大巫。第四類開放措施是攸關台灣產業競爭力、經濟結構調整、融入區域經濟整合,卻被卡在“立法院”動彈不得的法案,例如ECFA後續協議、自由經濟示範區條例等。

  馬英九常說他的兩岸政策不快不慢,其實從上述四類政策可知道,他的兩岸政策太慢了,跟不上大陸發展的腳步,所以,對於提升台灣經濟的力道不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