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城鎮主導社會翩然而至

http://www.CRNTT.com   2016-01-20 08:26:19  


  中評社北京1月20日電/2011年,中國城鎮人口比重達到51.27%,城鎮人口開始占據主導地位,城鎮主導社會悄然到來。

  為何說城鎮主導社會翩然而至

  北京日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文章表示, 2014年中國城鎮化率提升到54.77%。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提出,到2020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雖然目前還有一部分城鎮人口屬於沒有解決戶口的“半城鎮化”,但其實際居住地、工作地、生活方式等已基本城鎮化。而且,隨著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的大規模改善,隨著城鄉經濟交流的日益頻繁,許多農村特別是郊區農村和交通沿線農村已基本城鎮化了,即大致享有與城市居民接近的城市文明。

  與此同時,城鎮化還取得了如下成效:

  一是初步形成了較完整的城鎮體系。如形成了北上廣深等一批特大型城市,以省會城市和地級市為主體的大型城市,一大批中小城市以及兩萬多個小城鎮,形成了一個層次多、覆蓋面寬的較完整的城鎮網絡體系。

  二是許多城市的城市功能得到了完善和提升。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很多城市的功能都很初級,有些城市內部的生產生活服務功能很不完善。經過30多年城鎮化的高速推進,大多數城市的科技、教育、文化、醫療服務、金融、物流、信息、市場交易等功能得到了完善和提升。

  三是一部分城市的質量有明顯提高。這主要體現在城市規劃水平、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信息化水平、城市人口素質、城市生活質量等方面。

  中國進入城鎮化加速階段後半場

  文章稱,根據國際經驗,當一個國家城鎮化水平達到30%-70%時,意味著處於加速階段。據此,中國已進入城鎮化加速階段的後半場。

  第一,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開始超過第二產業占比。2013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6.1%,首次超過第二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2015年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占比達到51.4%。第三產業占比超過第二產業占比有利於推進以農民市民化為內容的人本城鎮化。

  第二,中國經濟正在由高速增長階段向中高速增長階段轉換。自2011年開始中國經濟進入“增長速度換擋期”。經濟增速換擋意味著經濟規模擴張拉動城鎮化的動力減弱,城鎮化向品質型城鎮化轉型。

  第三,能源消耗總量增速近年來明顯下降,氮氧化物等部分污染物排放總量開始下降。能源消耗總量增速下降意味著粗放型城鎮化正向綠色低碳城鎮化轉型。

  第四,農村富餘勞動力減少,城鄉收入差距縮小。近幾年來,沿海城市和大中城市都開始出現“用工荒”,勞動力工資持續上漲。“用工荒”特別是“技工荒”的出現意味著“劉易斯拐點”已出現,城鎮化必須更加重視品質。

  第五,城市數量增加很少,城鎮化質量日益受到重視。十八大以來,推進新型城鎮化成為重要任務,2014年3月發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對提升城鎮化質量作了全面部署。城鎮化開始由粗放發展階段進入到提升質量的新階段。

  城鎮主導社會須避免的誤區

  文章指出,在現有體制改革情況下,新一輪城鎮化應避免陷入如下誤區:

  一是將城鎮化作為增加GDP的抓手。城鎮化可以擴大內需、培育新增長點,但要通過產業發展、增加就業和收入去實現。當各級政府將城鎮化作為一個擴大內需、增加GDP的抓手後,結果很可能GDP上去了,但以就業、收入、福利為內容的民生沒有相應上去,甚至反而相對下來了。

  二是將城鎮化作為大搞“造城運動”的手段。在新一輪城鎮化刺激下,現有體制下的各級地方政府及園區管理機構,很可能將這些區域包裝成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平台和項目,將區域內城鄉的主要資源集中到這些區域,大搞“造城運動”,結果大量新城拔地而起,但周邊農村因失血過多,反而相對衰落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