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不會發生經濟危機和衰退

http://www.CRNTT.com   2016-01-28 08:04:16  


經濟轉型的動力不僅來自自上而下的改革要求,還來自於基礎層面的結構變化。
  中評社北京1月28日電/2015年宏觀經濟數據公布之後,很多人對中國經濟下行趨勢表示擔憂,有人甚至把中國目前的經濟狀況與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作對比。認為中國即將爆發金融危機。還有的人擔憂經濟下行和經濟結構改革會導致嚴重的失業問題。

經濟參考報發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特邀成員、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文章分析,那麼,究竟會不會發生失業和經濟衰退呢?

  經濟減速與人口老齡化與遷徙放緩有關

  文章稱,如果單純從數據看,比GDP增速下行更難看的數據還有不少,如粗鋼產量負增長,鐵路貨運量、外貿增速負增長,就連全年發電量都減少了。為何這些數據如此之差但經濟增速卻下降不多?答案就是經濟早已在轉型路上了。比如,服務業對GDP的貢獻早就超過製造業。

  經濟轉型的動力不僅來自自上而下的改革要求,還來自於基礎層面的結構變化。如人口結構和人口流動性的變化。過去30多年來,中國經濟的高增長,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口紅利,但從2012年開始,勞動年齡人口開始減少,至2015年共減少了1300萬勞動年齡人口。

  不僅如此,農業轉移人口也開始減少,從2010年當年新增1200多萬農民工,到如今零增長(從2014年三季度末至2015年同期),僅僅過了5年時間。人口老齡化會從生產和消費兩端減慢經濟增速。如勞動力減少導致用工成本上升,最終拖累投資和出口;中青年勞動力同時又是大類商品消費主力,其數量的減少會影響到轎車和住房消費。

  但在另一方面,在傳統消費比重下降的同時,新型消費,如交通通信、文化娛樂教育、醫療養老保健等比重快速上升,也拉動了這些領域的投資和生產。這說明,中國經濟的轉型還比較順利。

  經濟衰退和大失業都不可能

  文章表示,自2008年經濟出現回落以來,經濟下行已經持續8年,但為何沒有出現失業問題?原因是新興產業大多屬於輕資產行業,而出現產能過剩的傳統產業大多屬於重資產行業,即資本密集型行業(如鋼鐵、有色金屬等),前者投資規模小,員工需求大,後者則相反。所以,儘管這些年投資增速一直在回落,但就業市場總體還是需略大於供。當然,這與勞動年齡人口的連年減少也有關。

  2008年發生次貸危機時,中國的出口企業也深受其害,大量農民工失業。因此,當初提出"保八"的目標,其實就是為了保就業。當時GDP增速提升一個百分點,大概只能解決80萬左右的人就業。如今,一個百分點可以解決160萬以上人的就業,這就是經濟轉型的結果。

  有人會拿中國的官方公布的登記失業率說事,說這個數據不靠譜,低估了中國的實際失業率。但我們至少可以通過勞動力市場的供求關係和勞動力價格的不斷上升來證明中國失業率是很低的。更何況目前勞動人口數量已經連續四年減少,累計約1300多萬人。且勞動年齡人口的就業意願率也在下降。

  2016年是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年,產能過剩、僵屍企業等問題不解決,穩增長的成本會越來越大。不少人擔心改革動作過大會導致經濟大滑坡,或者導致大量失業問題。

  對於第一個擔憂,要認識到中國有兩大優勢,一是潛在增長率優勢,即中國經濟發展水平還不高,需要和可以投資的地方還很多。

  研究過去25年的全球經濟發展史就會發現,中國、印度、越南和巴基斯坦等發展中國家都沒有發生過一次經濟衰退,是否是因為潛在增長率因素尚不清楚。或許國內市場比較大,有騰挪空間。或許是市場開放度不夠。

  二是政府調配資源的優勢,即中國政府擁有的資產規模是最大的,可以通過優化資產和增加負債來避免經濟失速。不能單純比較政府債務占GDP比重,還應該計算債務占政府的資產規模比重。

  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為何中國政府的信用那麼高,各大商業銀行都爭先給國企貸款?為何美國的商業銀行都比較保守,寧可破產也不願給企業貸款呢?其實比較一下各個政府所擁有的資產規模,就不言自明了。中國政府僅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不含金融機構)的總資產就有120多萬億,如果再加上土地、森林、礦產和水資源等,那就更大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