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共享“一帶一路”新機遇

http://www.CRNTT.com   2016-10-01 00:20:15  


2013年秋,中國正式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它從提出到落地,是與沿線國家的普遍支持密不可分的。
  中評社北京10月1日電/自中國正式啟動“一帶一路”建設以來,這項旨在促進歐亞大陸經濟整合的大工程,三年來已取得明顯進展。根據近期在西安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研討會上發布的《“一帶一路”建設三周年進展報告》,“一帶一路”建設,從構想到落實,在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開創了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帶一路”合作新局面。

  充分發掘優勢互補潛能

  中國網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張德勇文章表示,2013年秋,中國正式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它從提出到落地,是與沿線國家的普遍支持密不可分的。之所以如此,就在於這一倡議強調與各國的發展戰略相對接,實現優勢互補。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發展,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實力有了長足提高,使我們有條件有能力積極參與到區域經濟整合中去。而且,經濟進入新常態後,中國面臨著內需與外需再平衡的新局面。擴大內需固然重要,但積極開拓外需市場也同樣重要。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加大內部消化過剩產能力度的同時,也需要創造條件,根據各國發展需要,將中國優質的富裕產能輸出,實現國際產能合作。

  另一方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既有發達國家,也有發展中國家,各國經濟發展程度不同,具有各自不同的比較優勢。發達國家以先進的科學技術、管理經驗見長,而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潛力巨大、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豐富。各國經濟發展程度不同以及所具有的比較優勢,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光明的前景。充分利用好優勢互補,以各國之長補各國之短,尋求經濟合作的最大公約數,擴大利益匯合點,形成多層次的國際分工新機制,既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原動力,更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推動力。

  政府搭台,企業唱戲

  文章指出,“一帶一路”建設,各國政府間的通力合作是前提。各國政府達成共識以及相應的政策推動,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提供了必要的政策保障和政策支持,是“一帶一路”建設目前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未來,繼續加大各國政府間的政策溝通與協調,落實好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將是“一帶一路”建設不斷走向新局面的必要保證。

  各國政府的支持必不可少,企業的積極參與並成為主角才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關鍵。市場經濟下,企業是主體,“一帶一路”建設中,企業亦是如此。在這當中,中國的國企,尤其是大型國企,可以充當“先鋒隊”的角色,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從而帶動和引導其他類型企業參與進來。當然,這必須最大限度地堅持市場導向和商業運作原則。作為重要的參與者,民營企業或中小企業的積極投入,能夠為“一帶一路”建設增添長久不懈的活力和動力。這類企業,市場機遇的把握能力強,是市場動向的風向標,是企業家開拓創新精神的有力代表者。以國際分工為切入點,以市場化運作為中心,在政府推動、政策支持下,將更多的中外企業吸引到“一帶一路”建設中,各取所需、各得其利,以經貿合作實現雙贏或共贏,“一帶一路”建設才能有鮮活的生命力。

  民心互通是可靠的保障

  文章分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都有不同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傳承。這是世界文明多樣化的自然體現,在為各國人民進行交流對話提供豐富素材的同時,不可否認,也給“一帶一路”建設帶來了新挑戰。這就需要秉持求同化存異、求同化異原則,從戰略高度重視民心互通,以民心互通帶動和推動其他互聯互通。

  2014年7月4日,習近平主席在首爾大學發表演講時指出,“加強人文交流,不斷增進人民感情。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國家關係發展,說到底要靠人民心通意合。”

  正是如此,中國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倡議國,在這方面,可以且應當發揮更大的引導作用。近些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了廣泛的人文交流,通過文教、科技、衛生、旅遊、青年等各種交流合作形式,拉近了沿線國家人民與中國人民的心理距離,傳播了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帶一路”建設理念。這樣的交流合作,從政府推動到民間自發,從主題內容到方式方法等,將來都需繼續加強和深化,逐漸跨越阻礙民心相通的各種障礙,不斷夯實民心互通這一“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根基,使“一帶一路”建設具有更堅實的民意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