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民進黨執政 兩岸關係結構性變化

http://www.CRNTT.com   2016-11-15 00:07:29  


 
  蔡英文在“5.20”就職演說中論述的“兩岸關係既有政治基礎有四點:第一,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與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第二,“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第三,兩岸過去20多年來協商和交流互動的成果;第四,台灣民主原則與普遍民意。蔡英文的四點內容,回避了現狀的基礎所需的政治性,即經雙方妥協的兩岸關係屬性,而含糊地提出承繼已有兩岸關係成果。蔡對兩岸現狀基礎的論述,事實上和提出“‘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作為發展兩岸關係先置條件類似,重在說明其非革命性和穩定性,抽掉政治性基礎,使之“空心化”。另一方面,在現狀的時間範疇上,蔡英文將現狀構成的重要時間點,前推到90年代,有意回避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的劃時代進步,並將之與李登輝時代和陳水扁時代混雜在一起,暗示了“沒有九二共識(陳水扁時代)的兩岸關係仍可維持”的意圖。依目前情勢看,大陸在以上兩方面與民進黨當局幾乎不存在共識空間。

  美國方面論述現狀的基礎是其長期堅持的政治宣示“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在它看來這是兩岸之間的政治性平衡,故有時以此為由對大陸施壓,亦有時以此為由對台灣施壓,這是一個很具操作性的政治平衡點。蔡英文將過去成果作為現狀基礎所展示的不單方面改變現狀的態度,與美國的較為接近。美國國務院在蔡英文訪美後表態:美國在與台灣發展全面、持久、互利的夥伴關係方面有利益,這與一個中國政策完全相符。由此推論,美國或一定程度上認可了蔡英文的兩岸現狀的基礎具有平衡性。

  3)“現狀”發展性的方向性背離

  兩岸關係現狀除了是歷史的和當前的,同樣也與未來密不可分,它具有動態的發展性。判斷現狀的發展性應考量主觀因素和客觀環境。

  在主觀因素上,各方對現狀的論述都包含了對現狀發展的期待。大陸的“和平發展”指向“和平統一”,“維持現狀是為了改變現狀”;國民黨的“和平發展”指向“和平分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對現狀發展比較清晰的論述是“穩定發展”“一致性、可預測、可持續”,無明確指向,但結合民進黨的黨綱和三大決議文,大體上是“和平獨立”;美國作為非當事方,對現狀發展沒有明確的指向,在其公開的政策範圍內以上三者在“和平”的條件下均可,但從利益偏好的角度排序,依次是“和平獨立”、而後“和平分治”、持消極態度的是“和平統一”。這裡可以觀察到,大陸和國民黨均有明確宣示對現狀繼續和平發展的期待,但蔡英文每有提及發展一般加上另一個定語“穩定”,對發展的憂慮是明顯的,並且依然“空心化”發展的目標,“一致性、可預測、可持續”仍然重在重申其對現狀具有穩定性,避免引起各方對“和平獨立”的顧慮。主觀上來看,蔡英文對穩定性的重視主要是向美國靠攏,而對發展性的警惕則是要和大陸,也要和國民黨保持距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