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兩岸融合發展 強化共同利益連結

http://www.CRNTT.com   2017-07-06 00:26:04  


 
  第三,一定程度扭轉台灣民眾“認同異化”狀況。從認同理論的高度進行認識,推進兩岸社會融合發展也是扭轉台灣民眾尤其是青年族群統”獨”認同異化、偏差的重要輔助手段。根據認同產生的相關理論,影響民眾文化認同、政治認同、身份認同等認同問題的因素很多,既有原生性因素,也有建構性因素,前者包括種族、血統、語言、文字、宗教、文化、生活方式等,後者包括共同的歷史經驗、情感、利益與意願。其中,後天性因素對認同的影響大體分為個體建構、家庭影響與社會建構三個方面。而身份認同、政治認同等社會化程度極高的議題,以社會教育與社會交往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建構扮演的角色更為關鍵。目前,在影響台灣民眾統“獨”認同、身份認同方面,由於兩岸尚未統一,台灣尚處“自治”狀態,大陸無法通過編訂教科書、掌控輿論宣傳等“社會教育”手段進行影響,只能通過“社會交往”這種重要手段產生一定影響。而“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便是“社會交往”的一種較為理想的模式,它區別於簡單的“交流發展”,而是強調通過共同社會經驗的累積,情感、利益的交融,命運共同體的建構,“消除原有的類屬印象”,“再造新的類屬印象”⑪,從而化解台灣民眾的傾“獨”認同,增強台灣民眾對中國的政治認同與身份認同。

  當然,對融合發展的政治效應,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融合發展可以為兩岸由和平發展走向和平統一創造條件和奠定基礎,但並不能保證兩岸必然沿循這一道路走向統一”。“對融合發展的功效應有正確預估,不能對其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⑫。從兩岸關係發展的實踐與歐盟政治經濟一體化的經驗來看,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只是推進兩岸關係發展、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打基礎”工程,它雖然有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促進兩岸和平統一,但不必然產生政治外溢效果,不必然帶來兩岸和平統一。促進兩岸和平統一,不僅需要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還需要綜合運用政治、軍事、文化等多種手段。

  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政策思考

  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是一項重大的戰略政策工程。目前看,這項新時期重大的對台政策剛處於提出與起步落實階段,未來大陸各部門應齊心協力共同推進這項工作的落地生根與開花結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