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中評智庫:大陸對台政策須理解的基本概念

http://www.CRNTT.com   2017-09-11 00:09:47  


 
  二是強烈的“出頭天”願望。在日本殖民統治下,台灣人長期處於下等公民地位。台灣收復後,除了“2.28”鎮壓,絕大多數台灣人在社會上的地位也普遍沒有得到改善。首先是由於國民黨把整個政權體系及經濟、文化機構從上而下搬到台灣,同時抱持“反攻大陸”的過客心理,總體上並不給台灣人留下參與的餘地。其次由於台灣人久離祖國,多數不通中文、不懂國語,對官場及經濟、文化領域的體面職位均不得其門而入,因而在各方面倍受歧視。這就形成了少數大陸人長期統治多數台灣人的不合理狀況。少數大陸籍人籠斷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資源的突出代表,是1947年在南京就任的龐大的“中央民意機構”,在“反共復國”的名義下居然幾十年一貫不加改選(被譏為“萬年國會”),這種特權對台灣人的基本權利無疑是一種歷史性的剝奪。時間愈久,憤懣愈深,各種各樣的反抗此起彼伏;而國民黨政府則一貫施以高壓,或處決,或關押,“綠島”成為台灣人苦難的象徵。長期受壓制的命運使台灣人逐漸形成一種極為突出的反叛性格,結合早期先民渡海求生的冒險特質,愈壓愈反,幾近偏執,只能“順毛摸”,不能“逆須捋”;同時也凝聚出一種鮮明的群體共識,就是必須“出頭天”當家做主。這一“出頭天”思想反映在兩岸關係現實上,就是認為“一國兩制”是對台灣地位的“矮化”,拒不接受地方政府的定位,強烈執著於“尊嚴與平等”,突出表現是許多人可以接受血緣、歷史、文化及未來的中國,但對目前“政治”的一個中國則不願承認(因為“中國”在國際現實中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非“中華民國”)。

  三是明顯的西方制度認同。台灣人長期生活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蔣家父子長期進行反共宣傳,七、八十年代經歷了“四小龍”的經濟起飛,很多知識分子曾留學歐美,後至蘇聯解體、西方價值觀盛極一時,等等,都使台灣人對共產主義加以排斥,並有一種相對於大陸的“優越感”。在這個問題上,不僅本省籍的台灣人如此,包括傳統國民黨大陸籍人也如此。這也正是蔣經國生前長期拒不接受我“一國兩制”統一的根本原因。隨著兩岸交流往來逐年增多,特別是由於我們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進展,台灣人越來越清楚地看到大陸未來誘人的發展前景,在此問題上的態度也開始產生變化。但是,他們在根本社會制度與意識形態上還是認同西方的模式,並一廂情願地認為大陸將來也會走上那條道路。體現在兩岸關係取向上,就是希望兩岸制度及生活水平接近後再談統一(即所謂“未來的一個中國”),現階段則兩岸“分治”。這是“維持現狀”成為所謂台灣“主流民意”的深層社會基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