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郭振家:兩岸之間應共同構建歷史和文化認同

http://www.CRNTT.com   2017-10-25 00:03:46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郭振家(中評社圖片)
  中評社香港10月25日電(記者 秦正陽整理報道)“新形勢下的兩岸青年文化教育交流與合作”學術研討會日前在福州舉行。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郭振家發表主旨演講,他表示,台灣所謂“民主化運動”以來,“台獨”分裂勢力加緊“本土化”腳步,整個社會“去中國化”運動大行其道。此外,“台獨”分裂勢力對社會進行了長期不斷的解構運動,希望建構出“台灣人”新的“文化和血統論”。迄今“中華史觀”被解構導致台灣青年的“愛中國和愛中華”意識淡化,並且還有可能被某些人向“親日”方向推動。中國大陸應該堅決指出社會解構的危害,並與“去中國化”行為做堅決鬥爭。兩岸之間共同構建歷史和文化認同是台灣社會“再中國化”的必由之路。

  “探究‘台獨’的發展和壯大,其實需要我們從社會學視角洞察在台灣中華文化的‘解構’和‘台獨’意識的‘建構’是如何交互進行的。這一過程不僅使我們可能更容易接觸事情發展的‘真相’,也有利於我們找到真正的應對之策。”郭振家指出,台灣從1885年設省到1895年被日本侵占,再到1945年10月回歸中國,其社會層次的建構和解構已經造成了較為複雜的認同。在接下來兩蔣時期的高壓統治之下,台灣民眾建構了正統的“中華史觀”,並且認同“兩岸目前分治、將來會統一”的願景。而後在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期,兩岸關係惡化。馬英九未曾“撥亂反正”,新上台的蔡英文便又開始在台灣內部加緊“去中國化”。

  郭振家認為,“台獨”分離主義者以“自由、民主、多元”的名義不斷推動社會進一步解構,即將年輕一代的自我認同(國族認同、文化認同、身份認同、價值認同)統統去除原先的“核心”,不斷走向多元。這樣的結果實際上是台灣社會與中國大陸的話語體系對接難度越來越大。族群細化、“國語”多樣、文化和價值多元等台灣社會現象均對“解構台灣社會”從而“去中國化”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他說,台灣社會各層次解構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導致了“去中國化”大行其道。因為台灣社會不斷進行著解構,導致其呈現出複雜性和多樣性的特點。但社會解構一定不是民進黨的最終目的,民進黨所希望的是把未來台灣社會的建構引向“日本社會”,這才是真正的“媚日賣台”。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