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中評論壇:從南台灣看兩岸融合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17-11-17 00:24:19  


李清潭
 
  李清潭:模糊性減少 兩岸關係出現新特征

  自2016年春天,兩岸關係現階段多了三個特徵:第一,兩岸之間少了“政黨政治”的中間的模糊地帶。由於大選後國民黨目前的低迷狀況,北京現在直接面對台北的綠營政府。這就告訴我們,台灣即使有三次政黨輪替,但是北京對於綠營“分離主義”的主張緊密觀察的政策並沒有減少。

  第二,就是兩岸之間少了“互動模式”的模糊空間。北京用所謂的九二共識來檢驗,劃定了界線,可以很明確地判斷出“現狀”是前進還是倒退了,這不同於之前的彈性空間。

  第三,兩岸的“行政措施”比過去十年都要更加頻繁,被逐項檢視和檢討。換言之,雙方的窗口與人物發言、行政動態、軍事活動,乃至於兩岸民間的觀光配套等都被當做指標來檢驗。

  十九大之後,我認為,兩岸統一應該會有時間表,即使不是強制性或強硬性的畫線,仍會有階段進展的迫切表態。時間表的正反作用都有,有時間表的話可能傷害彼此感情,但是沒有時間表則是任憑挑釁的動作不斷,北京可能會繼續密切觀察民意認同的方向,尤其綠營誇稱的“天然獨”的增長速率。

  從歷史上來講,比如香港和澳門的回歸,北京都有時間表。1982年,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先是要求延續租借條約,在跟鄧小平見面的時候問是不是可以延續香港的租期,但是在同年九月份,鄧小平斷然拒絕。

  兩岸在十九大的前後,就在等領導人來發表態度。即使是沒有明確的時間表,也會有領導人層級來表態。1982年到1997年香港回歸,也就是十六年的時間。從北京認定的九二共識到2017今年,已經二十多年了,這20多年來模模糊糊,是否因為對藍營或者綠營有所期待,北京現在可能已經理解到,這個期待的時間可能也太久了。越來越多的行政措施不會讓台灣再有更多模糊地帶,除非台北官方表態,讓雙方彼此回到兩岸比較平順的地帶。

  回顧史實,鄧小平在1982年表態之後,1984年就簽訂了《中英聯合聲明》。同樣的澳門的歷史發展,也是有按表操作的軌跡可尋。現在要解決一個不確定的歷史遺留問題,就要看在十九大中會不會確定一個時間表,或階段論。因為過去二十多年以來,台北的過多動作和不確定感,反而讓北京有更多尋求具體的期待。如果我們拉開時間軸來看,綜合前述的一年多的新互動特徵(也就是“模糊性減少”),對於兩岸互動回穩的預測,我個人是樂觀的,去模糊化、去不確定性的期待和壓力,應該是會將目前僵局翻轉的。

  至於時間表(或階段性揭示)的相關宣佈會不會造成對台北的約束,則可能會是一個球拋來拋去的模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