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智庫:台灣當前政治困境與身份迷思

http://www.CRNTT.com   2017-12-19 00:07:04  


台灣當前的政治困境,根源來自政治變遷和認同的混亂。
  中評社香港12月19日電/上海市現代管理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洪揚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11月號發表專文《淺析台灣當前政治困境與身份迷思》,作者認為:“與許多人想象中‘國民黨依舊是中國的國民黨’不同,現實情況是本土化政策與‘本土意識’甚至或‘台獨意識’與‘台灣主體意識’是國民黨政權過去在台灣生存、扎根的必然結果之一,也將是國民黨未來在台灣存續、發展的基礎之一。”“故而在‘台灣主體意識’已普及化、大眾化的今天,要化解‘台灣主體意識’中的台灣主體性與台灣‘獨立’意識,增進‘中華意識’或增進祖國意識,可能需要幾十年或者數代人的努力。化解的第一步,是實現兩岸經濟關係的融合發展,建立經濟共同體,增進雙方的共同利益,打破以‘台灣為中心’思維,將台灣經濟‘大陸化’(中國化)。尤其是打破‘台灣命運自主化’的迷思,建立‘兩岸命運共同體’的價值。在文化上,消除‘去中國化’的政策,弘揚中華文化,建立兩岸共有的中華文明。”文章內容如下:
 
  如何認識與看待今天台灣社會的認同混亂及政治亂象,是瞭解台灣社會政經困境、內外衝突的主要途徑。筆者關注台灣問題已久,日前赴台訪問,有機會直面台灣,看到台灣社會的種種發展變化。作為社會科學的研究者,筆者結合自己的研究視野,對台灣社會的政治困境和認同問題做些探討,以就教於各位對台研究的前輩及廣大讀者。

  日漸狹小的國際視野

  彼台灣當局,在1949年甫至台灣的蔣中正先生時期及1978年後的蔣經國先生時期,尚有包攬天下之機;然及至李登輝及其後的三位民選領導人則格局愈沖愈小,台澎金馬一隅之地便逐漸成為台灣地區領導人眼中的全部了。

  台前法務部長廖正豪先生曾在“鎖島政策-消失中的台灣”一文中批評台當局的短視與無知:“2001年10月,亞太經濟合作會(APEC)非正式領袖會議在上海舉行,政府堅持指請李元簇先生代表參加,但因歷屆APEC會議從無如此層級人士代表台灣與會,加以會議是在上海舉辦,更不可能有所突破,政府乃於10月19日宣佈退出會議,並安排當晚在高雄舉辦民進黨造勢群眾大會,陳水扁先生在會中嚴批大陸鴨霸,民眾群情激憤。然而APEC現場撤走台灣座位後,會議仍順利舉辦,圓滿閉幕,並發表共同宣言,絲毫不受影響。陳先生此一動作,固有若干民眾喊爽,但台灣也因此失去在國際上發聲之機會。”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