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張銘清:閩南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園

http://www.CRNTT.com   2018-01-18 00:11:29  


 
  “台獨”搞“文化台獨”的倒行逆施不可能得逞
   
  張銘清表示,台灣的“台獨”分裂勢力,為了達到他們分裂祖國的目的,也是從文化入手。

  一個“台獨”作家這樣露骨地說出了“文化台獨”的“台獨”本質:“何以要從文化層面來主張‘台獨’呢?簡言之,因為這才是‘台獨論’的根本,這樣的‘台獨論’才有效,這樣的‘台獨論’才能使台灣真正獨立,亦即台獨有意義。”他們與日本殖民者推行“皇民化”一樣,鼓吹“台灣本土文化”,大搞“文化台獨”。他們否認台灣文化是源自中華文化的的一部分,稱台灣文化是糅合了荷蘭文化、日本文化、原住民文化、漢文化、西洋文化的多元的海洋文化。將中華文化說成僅僅是台灣文化的影響因素之一。甚至污蔑中華文化是必須淘汰、徹底拋棄的有毒的文化。

  很顯然,他們搞“文化台獨”的目的就是妄圖切斷台灣與大陸的文化臍帶,以改變台灣同胞的文化認同,進而改變台灣同胞的民族認同。從他們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鼓吹“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的謬論就可以洞察他們分裂祖國的圖謀。

  張銘清認為,“文化台獨”從歷史文化上“去中國化”,污蔑、醜化中華民族“殘忍、落後”,“台灣人要幸福,必須離中國越遠越好,必須脫離中國”。他們通過修改教科書,篡改歷史,在學生中建立台灣本土的主體意識。在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期,他們對從小學到高中的教科書中,挑出幾千條“去中國化”的“不適用詞”:把原來包括兩岸範圍的“全國、國內、我國、中共”改為“中國”,把大陸各省都加上“中國”;把“中國人”、“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統統删除; 把“台灣光復”改為“戰後”;“國畫”改為“中國畫”,把“國語”改為“中國語”,把“國父孫中山”去掉“國父”等等,不一而舉。

  他說到,馬英九執政後,把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期“去中國化”的“不適用詞”,部分進行了修正、勘誤,在局部進行了撥亂反正。增加了“兩岸同屬一中”表述和 “去皇民化”的內容。把“日本統治時期”改為“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接受台灣”改為“光復台灣”等等,但對“海南島是中國的第一大島”,“李白是外國人”之類“去中國化”的內容還沒有訂正,被稱為“課綱微調”。但是,僅僅是“課綱微調”,民進黨當局也不能容忍,他們上台的第二天就迫不及待的撤廢了“課綱微調”。

  台灣同胞具有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在反抗外國侵略台灣的鬥爭中都建立了卓越的功勛。歷史證明,不管台灣遭遇什麼風雨,不管兩岸關係歷經什麼滄桑,兩岸同胞始終心心相印、守望相助,沒有什麼力量能把骨肉同胞割裂開來。這就生動地證明:中華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是與生俱來、渾然天成、牢不可破的。

  張銘清表示,深植於台灣社會的中華文化旗幟,並非任何人、任何力量能夠去除。“文化台獨”企圖削弱甚至切斷中華文化在兩岸的血脈相融,是刨根抽魂的無知狂妄行為,只會造成台灣社會精神缺失和錯亂,嚴重損害台灣社會心靈和機體健康。

  台灣教授楊開煌認為,在台灣搞“文化台獨”、“歷史台獨”,完全是枉然的,而且會產生強烈的中國化的反彈。因為台灣文化來自大陸的事實是無法改變的。

  “台獨”分子搞“文化台獨”不得人心。他們對把去大陸稱為“出國”,把台灣稱為“我國”這類“去中國化”的課綱毒害孩子憂心忡忡。他們說,這樣去掉了中國的語言、文字、人名、地名、書籍、媒體、文學、歷史、風俗、習慣等等,台灣還剩下什麼呢?

  台灣的有識之士認為,“文化台獨”是台獨勢力搞的一個對台灣民眾、尤其是青少年的‘洗腦工程”,是個根本不可能得逞的“假議題”、“偽議題”。
 
  2016年11月,台灣競爭力論壇發布了一項民意調查。台灣民眾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由今年上半年的46.8%上升到52%。其中有86%的受訪者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台灣民眾對台獨勢力搞文化台獨,企圖把台灣中華文化連根拔起,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倒行逆施是不認同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