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論壇:李克強訪日成果超出預期

http://www.CRNTT.com   2018-05-14 00:15:37  


中國中日關係史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呂小慶(中評社 郭至君攝)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黃大慧也同意,李克強總理訪日,成果超出預期。此次訪日在雙邊和地區層面的經貿合作方面都取得了積極的成果和進展,在安全上增強了中日戰略互信。這次訪日讓中日關係再度正常化,重回正軌。

  關於中日關係轉暖速度加快的原因,黃大慧指出,這得益於雙方國內的因素。中國在十九大後進入“新時代”,強調深化改革開放和“一帶一路”的建設,需要加強與日本的合作。同時,中國正構建新型國際關係,顯出比過去更積極的態度。日本方面,安倍內外交困,對內,政治上支持率下降,經濟上不見起色;對外,一年來外部環境對安倍越來越不利,安倍在外部沒有抓手。

  “但是日本對華認知沒有發生根本性轉變。”黃大慧提醒說,日本只是因應內外環境的概念作出調整,但還是把中國作為最主要的競爭對手,這在短期內不會改變,這是中日關係的結構性矛盾決定的。他判斷,中日關係會改善,會走向正常化,但難以出現熱潮。

  東北亞問題研究專家、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助理胡繼平發言表示,此次李克強總理訪日,從簽署的協議看,大部分是在經濟領域,也有政治性比較強的部分,可以看到中日關係正在走向正確的發展軌道。儘管從此前中日關係存在的問題來看,實際上都未得到解決,包括歷史問題等都沒有明顯變化,但還是實現了突破。

  胡繼平談到,日本這些年一直把對華外交作為核心課題。安倍的外交布局、設想雖然在價值觀和歷史觀上對中國有偏見,但安倍是現實主義者,在處理中日關係的時候,並不想讓中日關係一壞到底,而是對外交布局有先後順序,這意味著安倍必然要處理中國問題。G20將於明年在日本舉辦,從安倍的外交角度考慮,緩和中日關係是其眼前需要。

  胡繼平指出,從外交環境變化來看,美國因素亦很重要。目前,日美關係發生變化,特朗普上台後,日本出現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對同盟國的擔心,美國對於日本來說已經無力可借。另外,朝鮮半島在今年年初以來發生新的變化,中國在這方面的發言權越來越明顯,日本擔心自己被邊緣化。

  胡繼平從雙邊角度評價說,中國的綜合國力在發展,中國GDP已經超過日本2.6倍左右,雙方差距越來越大,日本之前所謂的“中國威脅論”,或者是“中國崩潰論”不攻自破。現在日本的內政領域,外交乏善可陳,需要在中日關係上有一個起碼好看的成績單。

  胡繼平認為,讓中日關係回到正常發展軌道,符合雙方利益和戰略需求,但中日關係中很多問題仍然存在,不能太樂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