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黃錦輝語中評:香港科研界備受鼓舞

http://www.CRNTT.com   2018-05-23 00:36:58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中評社 蘭忠偉攝)
 
  十年前,這個問題又有所改良,科技部出台了一項措施,如果香港的院校在內地有一個研究中心,就可以利用中心的名義申請科研項目,正因如此,十年前香港各間大學紛紛在深圳建立研究中心,項目經費可以直達各間大學在深圳設立的研究中心,不過錢還是沒有辦法“過河”,經費只能在深圳,也就是內地使用,我們香港的科研人員,每天要到深圳工作,其實還是很不方便的。

  我們一直都很煩惱這個問題,直到兩年前,中科院院士譚鐵牛調任香港,任職中聯辦副主任,他非常清楚香港科研人員無法申請國家項目,以及科研經費無法“過河”這一情況。後來,我們也有就這一問題進行很多的商談,其實今天公報中的內容,很多是去年已經在談的,加上24位兩院院士提交給習近平主席的信,才令這些問題得以解決。

  另外,去年和前年國家成立了“人才庫”,邀請約400位香港專家參與,如果國家有需要,就會邀請這些專家給予意見。

  中評社:您認為習近平主席為何會在此時親自作出批示?您剛剛提到國家先給創科界開“綠燈”,這是中央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的重要一步?

  黃錦輝: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一個目標,可以通過很多方式去實現,推動創新和促進創新只是一個版塊,還有很多其它的版塊。為什麼科技創新版塊在近幾年最受重視,這其實與“十三五”規劃,以及兩會中提到的自主創新有關。國家現在大力推動科技創新發展,過去中國一直在跟跑,最近十年開始出現並跑的情況,往後的2020-2030年,我們是要領跑的,我們要成為一個科技強國。既然要成為科技強國,我們就不能墨守成規,一直停滯在低端的工業,每一個發達國家和強國都需要自主創新。習近平主席推動香港科技創新發展,並不是僅僅為了港澳融入國家發展,而是根據國家發展的大方向去制定的,只不過推動的這一大方向也有利於兩地的融合。

  中評社:國家推動香港與內地加強科技合作,除了解決以往科研經費“過河”的問題,還宣佈香港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可直接申請中央財政科技計劃,您認為這對香港今後的科技創新發展將帶來哪些益處?

  黃錦輝:我舉一個例子,香港在醫療科學領域做的不錯,我們雖然有一些理論和新的發明、儀器,但是我們沒有太多的環境資料。以研究疾病為例,疾病是由某一種細菌引起的,但是香港科學家能獲取及分析的主要是香港本地數據,不夠全面,內地東北氣候寒冷,西北炎熱,在不同的氣候之下,這兩地的病菌生長及傳播均與香港截然不同。未來我們要打通“一帶一路”,全球各地的人都會來到香港,這就有可能帶入一些新型疾病。如果我們現在沒能做好研究,我們就沒辦法在未來進行對抗和處理,或者找到病源,這只是一個案例。

  我十年前到內地時,就提到航天航空以及深海的項目,對香港的科學家而言,是很具備吸引力的,不能夠參與是有遺憾的。現在香港科研人員可以參與到國家重大科研項目中,其實是很受鼓舞的一件事情。

  從另外一方面看,香港科學家的能力,國家是瞭解的,各界也有目共睹。香港有四所學校全球前50名,這個排位的標準大部分是基於研究能力和研究團隊,所以我們的研究能力是國際公認的。另外,我們有十六所國家重點夥伴實驗室,有兩所國家工程中心,誰去決定將這些機構駐在香港,肯定是由國家層面去決定,這也代表國家清楚香港的科研能力和水準。

  過去的十年,香港科學家反復提出希望參與國家項目,因此國家在香港成立了一些研究中心,想法和意願是好的,但沒有想到的是,研究中心成立後沒有研究項目。由於香港人不能申請內地科研項目,也不能和企業合夥研究,所以香港的科研專家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此次國家推動香港與內地加強科技合作後,經費可以“過河”,第一批經費就是撥款到每一間重點實驗室,一間一百萬,目前已經到位。在此之前,這些重點實驗室一直是“英雄無用武之地”,現在,國家先將需要的重點項目在香港發展壯大,相信這是整體的戰略和方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