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中美日博弈下的兩岸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9-01-13 00:02:48  


 
  10月27日,日相安倍晉三結束訪陸行程,帶著52項的合作備忘錄(MOU),開啟雙方在第三國的經濟合作豐碩成果回到東京,中、日將在泰國東部經濟特區的城市建設及歐洲的海上風電項目投資上合作。此行,安倍受到習近平國宴的款待,此前受此高規格接待的首相為福田康夫,此意味習近平對安倍來訪的重視及強烈期待中日關係改善。“習安會”對雙邊關係升溫敲下定音槌,中日關係走出2012年“釣魚台國有化”的陰霾,結束1972年建交以來最長的低潮期。安倍以“新階段”形容當前中日關係所處的位置。

  安倍首相與大陸總理李克強會談中,揭櫫“從競爭到協調”、“不為威脅的夥伴”及“發展自由與公平的貿易體制”的日中關係“新三原則”,沿此基調,中、日將在全球化的進程中合作建構多邊自由貿易體制,並尋求走出“安全困境”建立夥伴關係。緬因州立大學研究中日關係的學者費卡西(Kristin Vekasi)直言,中、日經濟具互補關係,在貿易及投資的合作可互蒙其利,特朗普上任後不斷祭出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刺激東京與北京發展更緊密的關係。在特朗普總統的“美國第一”單邊主義下,中日關係將持續改善,日本可望在2019年6月,迎來習近平的任內首訪,成為新的日皇首位接見的外國元首,為此波中日關係改善推向高點,屆時,雙方有機會簽署中日關係“第五份文件”,總結成果,迎向未來。

  安倍的對中政策著眼於透過與大陸的交往及合作,引導北京走向國際社會認可之規範與秩序,避免致力於強國夢實現的大陸成為威脅,創造中、日雙贏,而非在過程中採取圍堵,損人不利己。“安倍外交”顯然貼近“守勢現實主義”,此有別於特朗普的“美國第一”所展現的“攻勢現實主義”路數,趨近戰後日本之和平主義。東京大學公共政策大學院院長高原明生認為,美日安保戰略與北京目標存在分歧,中、美在南海問題上針鋒相對,未來衹要雙方不改變戰略目標,包括南海、東海雙方衝突升溫的可能性仍存在。而將“自由開放印度太平洋戰略”及“一帶一路”進行結合,也許是讓雙方調整戰略目標的一條出路。此可避免中、美戰略對撞,危及日本周邊安全。

  然而,上海日本研究學會會長吳寄南認為,中日關係目前仍處於爬坡過坎的階段,仍僅是謹慎樂觀。中日關係改善能走多遠,取決於未來發展是否合則兩利,克服基本主張及利益衝突。此外,在日本與大陸的交往中,安倍更須向美國證明其對中外交扮演美、中戰略的“槓桿支點”,採行“接觸(交往)主義”,能在引導大陸走向國際規則上奏效,並使美國在亞太地區獲利,如此方能避免安倍在國內政治上遭到美國的打擊,因美國的外交支持對首相的政治生命而言不可或缺。因此,安倍須在美、中之間保持動態平衡,此“避險”的操作雖困難,更須小心翼翼,但有機會左右逢源。

  誠如戰後日本憲法前言中所言,“任何國家皆不得衹顧本國而不顧他國,政治道德的法則是普遍的法則,遵守此一法則為欲維持本國主權,並與他國建立對等關係的各國責任”。此應為日本“和平憲法”之底蘊,亦與鄧小平之“中國永遠不稱霸”的外交訓導不謀而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