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智庫:蔡英文的底色與限度

http://www.CRNTT.com   2019-06-27 00:23:32  


 
  三、台灣的主流民意

  1945年台灣人口為656萬,其中閩南人占85%,客家人占13.5%,1.5%為原住民。國民黨在1945-1949年帶到台灣約200萬人。2018年底台灣人口為2360萬。依據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政大選研中心”)2019年1月初的民調,閩南人70%,外省人12.2%,客家人12%, 原住民1.8%,新住民0.4%,外國籍0.1%,其他3.5%。

  過去三百多年的歷史際遇,加上蔣介石對台灣的統治方式,激發台灣人重新思考自己的政治認同與文化認同(以下簡稱為“兩類認同”)。二戰後全球風起雲湧的民族解放運動,及其所依託的民族主義思潮與民族主義理論,成為台灣知識分子思考兩類認同的工具。“住民自決論”與“台灣民族論”是其表現形式,而“台灣地位未定論”則為其推波助瀾。③其結果是:台灣人兩類認同出現分化。1949-1987年實施《台灣省戒嚴令》時期,這種分化的政治影響有限。但是,1987年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報禁後,民眾的政治分野公開化,加上李登輝、陳水扁與蔡英文任內的持續推動,以及馬英九任內在逆轉綠營“去中國化”政策與法律上幾近無為,台灣人的兩類認同逐步演化為今天的“認同光譜”:依據政大選研中心的數據,從1992到2018年,認同自己為“台灣人”者從17.6上升到55.8%,其中2014年曾達到60.6%;認為“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者從46.8下降到37.2%,其中2014年曾經下降到32.5%;認為是“中國人”者從25.5%下降到3.5%,“無反應”者從10.5%下降到3.5%。④而該中心2019年1月上旬的民調顯示,在1120位20歲以上受訪者(無金門、馬祖樣本)中,傾向統一者占13.0%,傾向獨立者占22.4%,廣義維持現狀者57.1%,無反應者占7.5%。⑤大陸不攻打台灣情況下贊成“獨立”者為62%,而攻打台灣情況下依然堅持“獨立”者為29.8%⑥(ET民調則為23.6%)。⑦

  據此可以得知,在文化認同方面,大部分人認為自己是“祖上來自中國大陸的台灣人”,少數人認為自己“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衹有個位數的人堅持自己是“居住在台灣的中國人”。政治認同方面,“‘中華民國’在台灣”已經成為大部分人的認知,支持兩岸統一者為少數派。而且,隨著老一代的逐漸離世與所謂“天然獨”世代(一般指18-29歲,據悉“天然獨”一詞係蔡英文首創,現在漸被一些人採用。政治理念都是後天所形成而不可能來自遺傳。從中可見台灣綠營在打選戰、創辭藻上頗有心得,值得“百年老店”國民黨進一步取經)不斷進入社會,支持“兩岸統一”的人口比例呈總體下降趨勢。但在台灣經濟起飛後成長起來的所謂“天然獨”世代,多數無意“為‘台獨’而戰”。加上外在壓力的作用,台灣主流民意中選擇“即使打仗也要‘獨立’”者衹有1/4到1/3,多數人支持“維持兩岸關係現狀”。這是試圖做“全民總統”的馬英九不敢大力強化兩岸政治關係並選擇“不統不獨不武”政策的主因之一。蔡英文上台後“維持兩岸現狀”依然是台灣主流民意。主流民意給了她對抗大陸的“神主牌”,但也成為以“台獨”為志業的她難以逾越的民意障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