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王春新談大灣區現代服務業與科技創新融合

http://www.CRNTT.com   2019-07-26 00:14:29  


中國銀行(香港)發展規劃部資深經濟研究員王春新
  中評社香港7月26日電(記者 張心怡)7月25日,由香港中文大學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合辦的“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與合作發展學術研討會”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行。中國銀行(香港)發展規劃部資深經濟研究員王春新在研討會上指出,未來大灣區科技與服務合作的一個重要方向,是立足於互補短板,一方面以香港全球頂尖的基礎研究能力去補珠三角基礎研究不足的短板;另一方面以珠三角高超的科技運用研究和產業化水準去補香港的短板,全力協助香港實現科研成果產業化。

  王春新提到,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布,標誌著粵港澳合作進入一個由國家規劃帶動、各方深度合作的全面實施新時代。這份綱領性文件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空間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規劃,一個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將一步步化為現實,引起萬眾矚目、好評如潮。

  王春新說,大灣區以良好產業基礎和創新環境吸引了騰訊、華為、大疆等大批科技企業,為大科技創新提供豐富行業資源。此外,大灣區已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全國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基地,初步構建高端、開放、創新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灣區經濟形態,未來可以在區域範圍內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動力和支撐的經濟體系。

  就香港而言,王春新認為,目前至少擁有四大優勢若能進一步整合併得以全面發揮,將產生巨大的發展力量:一是擁有全球頂尖的基礎科研力量,原始創新能力居亞太區前列,五大高校進入世界大學100強,可支援產業創新向緃深發展;二是高度開放和國際化的科研體系,智慧財產權保護也為區內楷模,便於積聚國際高端的創新要素,尤其是高質素的創新人才,為大灣區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服務;三是世界級的金融服務業,尤其是不斷提升服務科創產業能力的資本市場,有助於推動創新科技和創新金融的深度融合,促進科技創新產業加快崛起;四是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特別是全球最佳的政府效率和商業效率,有助於吸引科創領域的國內外投資者和貿易商,帶動科創產品進出口、智慧財產權貿易和技術交易以及科創企業併購活動。

  “但也要看到,科研成果產業化能力不足是香港最大的短板。雖然香港在回歸之後就開始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打造創新科技產業,但始終欠缺實效。”王春新指出,主要原因在於一是香港創新成本高,市場規模小,科技人員不足,國際競爭激烈;二是全社會對創新科技、尤其是運用研究上投入嚴重不足;三是特區政府受制於“小政府”的角色定位,缺乏發展策略和扶植政策。而科技運用研究及產業化正好是珠三角的強項,完全可以補香港中下游之不足。

  王春新表示,未來大灣區科技與服務合作的一個重要方向,是立足於互補短板,一方面以香港全球頂尖的基礎研究能力去補珠三角基礎研究不足的短板。另一方面以珠三角高超的科技運用研究和產業化水準去補香港的短板,全力協助香港實現科研成果產業化,尤其是在香港特區政府鼓勵發展的生物醫藥、人工智慧、智慧城市和金融科技等四大領域。

  王春新還就大灣區科技服務與科技創新融合發展提出以下可探討的政策創新:一是健全高端人才引進機制,優化深港兩地在居住條件、研究經費和產業化服務等條件,吸引全世界科技創新人才到深港兩地發展。二是完善兩地合作研究跨境經費管理辦法,以方便科研經費跨境撥付和使用為目標制定實施細節,為兩地開展科研合作創造更好條件。三是參考美國《拜杜法案》,鼓勵科研機構依靠專利排他性獲取發明創造收益,提升運用研究和產業化積極性。四是設立企業科技成果評估機制,從市場需求和產業發展角度評估專利轉變為新產品的可能性,確保科研成果產業化落到實處。五是搭建技術轉移資訊化平台,把大灣區有商業潛力的基礎科學研究成果、待轉化科研究成果及專利等放至該平台,實現科研資訊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