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智庫:兩岸關係的理論歷史邏輯

http://www.CRNTT.com   2019-08-25 00:06:13  


 
  1995年春節前夕,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發表了《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的講話,在該篇講話中,江澤民提出了“八點主張”,俗稱“江八點”。當時,解嚴之後的台灣政局出現不穩定跡象,島內政治走上了所謂的民主化道路之後愈發動盪不安,各式“台獨勢力”紛紛粉墨登場,開始明目張膽地開展活動,尤其是民進黨把“台獨”目標寫進了黨綱,且先後還贏得了不少地方選舉,面對這種形勢,李登輝公開縱容“台獨”分裂勢力,製造“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阻撓兩岸直接“三通”。在這個背景下,“江八點”的提出無疑是必要的。在“江八點”裡第一次提出“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反對以搞‘兩個中國’和‘一中一台’為目的的‘擴大國際空間活動’”;重申了十四大報告中提出的“在一個中國前提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這一更具彈性和靈活性主張;第一次提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但“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第一次提出“兩岸同胞要共同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⑥這些主張進一步豐富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構想。

  3.從“胡四點”到“習五點”,既堅守原則,又展示高度的靈活性,對以往的理論繼承中有創新,堅持中有發展。

  2000年之後,主張“台獨”的民進黨上台,兩岸關係開始跌宕起伏。陳水扁當局玩弄騙術,背信棄義,不斷挑戰兩岸關係的底線,一度使兩岸關係搞得劍拔弩張。2005年3月4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錦濤在參加政協十屆三次會議時就兩岸關係發表四點意見,俗稱“胡四點”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對‘台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四點意見高度概括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行穩致遠的要點,把原則、方向、依靠力量、反對目標都表達得清清楚楚。

  也就是在該次會議上,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分團(當然也包含台灣代表團)審議了《反分裂國家法》(草案)。3月14日,也就是“胡四點”發表之後的第十天,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並以2896票贊成、0票反對、2票棄權的結果,高票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⑦這是一部迄今為止人大通過的唯一一部沒有冠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名的法律,且在第一條明確標明依據《憲法》制定本法,因為無論依《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還是依據台灣人民念茲在茲的《中華民國憲法》,兩岸均同屬一中。從學理上解釋,這部法律的出台無論依據哪一部憲法都是有憲可依的,是兩岸人民共同意志的最高體現。這部法律的立法技巧真是令人拍案叫絕。

  正是陳水扁當局在島內不斷散佈分裂言論,製造緊張局勢,把兩岸關係搞得劍拔弩張、天怒人怨之際,在歷史關頭,為中國國民黨尋找歷史定位、拓展歷史價值提供了良機。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的連戰先生率團來大陸參訪,開啟了和平之旅,兩岸關係才開始柳暗花明,進入了和平發展的新階段。從2005年開始,至2013年的八年裡,連戰先生前後十二次與胡錦濤總書記見面,寫下了國共關係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正是連戰主席與胡錦濤總書記第一次會見時,在共同宣導的五項願景中提出來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