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台獨”困局及其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20-06-23 00:08:06  


 
  從某種角度上看,堅持和平統一比用非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需要更有信心、更有魄力、更有定力。大陸始終堅信兩岸統一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是不可改變的歷史潮流和趨勢。1987年以來兩岸開放交流的實踐充分證明,祖國大陸對台灣同胞是有吸引力的,而且這種吸引力越來越強。從經濟上說,大陸是台灣地區最大的交易夥伴和貿易順差來源地,台灣對大陸的出口依存度多年維持在四成左右,兩岸的經貿關係已經非常密切。從人員往來和社會交往來說,近二三十年來,每年往來大陸的台灣同胞都呈上升之勢,維持在數百萬人次之多。2016年民進黨上台後,儘管民進黨當局百般阻撓,但台灣同胞參與兩岸交流、共享大陸發展機遇的熱情不減,每年都有600萬人次左右的台灣同胞往來大陸。隨著兩岸同胞交流的增多和往來的頻繁,台灣同胞對大陸的瞭解越來越多,理解越來越深,認可度也越來越高。特別是民進黨當局上台以來,大陸出台的“31條”、“26條”等一系列惠及台灣同胞的措施,更加增加了對台灣同胞的吸引力。

  民進黨當局對兩岸日益頻繁深入的交流無比恐懼,擔心台灣在兩岸吸引力的競爭和比拼中敗下陣來,企圖將兩岸十幾年來形成的“開放式”交流格局拉回到李登輝和陳水扁時期的“限縮式”交流格局,於是採取一系列的手段來阻擾、限制和打壓台灣同胞赴大陸交流。民進黨當局想方設法要降低台灣經濟對大陸的依存度,通過“反滲透法”對參與兩岸交流的人士威逼恐嚇,不遺餘力抹黑“一國兩制”和大陸的社會制度,實際上反映出的是民進黨當局面對大陸越來越強大吸引力的一種焦慮和近乎歇斯底里式的抵觸。

  因此,分析台海變局需要辯證思維,不能就事論事,就台灣論台灣,就民進黨論民進黨,而是應該將當前的台海局勢置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民族復興、國家統一的大勢中來看待。當前台海局勢的複雜嚴峻,何嘗不是民進黨當局看到兩岸統一的歷史必然性和“台獨”的機會越來越渺茫的情況下的一種孤注一擲?過去民進黨很多人提及統一時大都認為“不現實”、“不可能”;當提到“台獨”的時候,他們有人認為“可以等”、“有機會”,等大陸“崩潰”,等美國“援救”。但是,當他們發現大陸的威懾力不斷增強和吸引力不斷增大,兩岸2008年以後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局面展現在他們面前的時候,當中國的崛起已經成為現實的時候,以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表示“民族復興、國家統一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的時候;民進黨當局認為必須要抓住美國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中美關係惡化的最後機會,加緊推動“台獨”分裂進程。島內極端“台獨”勢力甚至認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給蔡英文當局施加更大的壓力,這才是台海形勢變化如此複雜嚴峻的實質。

  二、認清民進黨進退維谷的“台獨”困局

  在面對大陸“遏制力”和“吸引力”雙重壓力下,民進黨當局陷入了集體焦慮、迷茫和抗拒,他們既擔心“被統一”成真,又擔心“台獨”夢碎;既害怕“台獨”會導致大陸用非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又害怕不推動“台獨”會被支持者拋棄,因此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台獨”困局。其實,民進黨的“台獨”困局並非始於今日,而是從民進黨成立開始就困擾著民進黨。大陸知名台灣研究專家林勁教授認為,從民進黨成立,“台獨”主張成為民進黨政治主張中最具特色、最受關注的部分,直接影響了該黨的發展。⑤民進黨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政黨,對於涉台研究的學者來說,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可能會有不同的結論。但是,對多數大陸普通民眾來說,民進黨就是“台獨黨”,這是他們對民進黨最直觀和最簡單的認知。造成這種直觀感受和刻板印象的最根本原因,就在於民進黨從未改變和放棄“台獨”分裂主張,每次為了因應選舉而鬧得沸沸揚揚的所謂“台獨”轉型最後都以“雷聲大雨點小”而告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