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善用“東奧記憶”講好融合故事

http://www.CRNTT.com   2021-08-24 00:04:10  


2020東京奧運會中國香港代表團返港歡迎儀式19日在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舉行(新華社圖片)
  中評社香港8月24日電(評論員 束沐)經歷一波三折的東京奧運在本月初圓滿落幕,來自大陸、台灣和香港的運動健兒合力斬獲41金、38銀、27銅,相信不少兩岸三地民眾至今仍對他們的高光時刻意猶未盡。本屆奧運在華人世界掀起的輿論熱潮、引發的持續反響前所未見,我們認為,兩岸及香港社會要從中汲取經驗、有所啟發,更好推動兩岸融合發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此次東京奧運,中國代表團取得參加境外辦會的最好成績,僅次於2008年北京奧運,而中國香港和中華台北代表團的成績也實現了歷史性突破,這絕非偶然。首先必須承認的是,陸港澳運動員此次幾乎不需克服時差困擾,再加上本屆奧運因疫情“空場”舉辦,減輕了一定心理壓力,這對東亞“訓練型”選手較為利好,上述因素當然有助於中國健兒保持良好競技狀態、發揮應有水平。

  更為關鍵的是,在疫情肆虐全球超過一年的大背景下,大部分參與本屆奧運的海外各國選手面臨訓練不系統、備戰受疫情干擾、跨境參賽面臨傳染風險等問題,而相比之下,無論是大陸、香港還是台灣,防疫能力和水平放諸全世界都可以稱為“模範生”,而這也為兩岸三地運動員的健康訓練、安心備戰提供了有力保障。例如,當年僅19歲的台灣乒乓小將林昀儒在東奧賽場上一鳴驚人引起高度關注後,兩岸網民注意到他在近年間多次赴海南訓練,與國家乒乓球隊同吃住,還接種了大陸新冠疫苗。由上述案例可知,有了兩岸體育界互幫互助、共克疫情挑戰,東奧健兒們創下佳績自然就順理成章了。

  本屆奧運在兩岸三地輿論場的最大特色,莫過於相關討論遠遠超越了賽況、勝負或選手表現本身,帶有更強的公共性,也具有更鮮明的人文社會價值。在大陸,本屆奧運的輿論氛圍走出了“金牌主義”,民眾不僅把更多掌聲和讚譽留給了排名卻未必“亮眼”的選手,還向各色無理網暴和偏激民粹大聲說不,更關注那些有個性、有故事、笑中帶淚的運動員。在香港,港隊健兒的歷史性突破振奮了整個輿論場,增強港人對社會和解與團結向前的信心。在台灣,運動員出發時的“待遇風波”,令島內各界呼籲當局真心支持、關心體育事業,而不是用作政治收割。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