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劍:台灣社會民意進入“前統一意識”階段

http://www.CRNTT.com   2021-12-22 00:03:59  


 
  三是反統成為“政治正確”的“道德標杆”。哪個政黨支持兩岸和平統一、認同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不親美日親大陸,多數選民就反對哪個政黨;哪個政黨不贊成統一,哪個政黨敢於抗拒統一,哪個政黨積極引入外部勢力干預統一,多數選民就支持哪個政黨。統一不單單被與“九二共識”劃等號,也與社會主義制度劃了等號,在西方價值觀和制度治理模式的更強勁影響下,反統自然就是反對社會主義制度、反對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反對共產黨“統治”,抗拒統一就是保衛“民主”制度、保衛“自由人權”、保衛私有財產,因而被賦予強烈的“道德”意涵,成為台灣一種特有的“政治正確”。“台獨”由民進黨一黨的“政治正確”,逐步向蛻變為整個社會的“政治正確”。這些年來,民進黨之所以即便在大陸強大壓力下仍不斷突破傳統支持率,主要原因是選民思想心態的這種結構性變化。在這種心態下,大陸方面爭取台灣民心、體現兩岸命運共同體的舉措,都被民進黨和“台獨”極為容易地戴上了“統戰”的帽子,激發起反感和抗拒。

  四是對台海“必有一戰”的認知明顯上升。隨著大陸頒布《反分裂國家法》、強化堅決粉碎“台獨”的政治宣示、軍隊對台作戰能力急速提升和繞島巡航等軍事威懾行動常態化實戰化、社會“武統”呼聲強勁增長,以及美日等外部勢力大力炒作所謂大陸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台灣社會各界對台海戰爭風險的認知明顯提升,相信大陸最終可能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民眾上升。

  五是願意為拒統甚至“謀獨”而戰的比例有所增大。台灣是工商社會,打仗的主力——年輕人在優渥的生活條件下長大,加之“台獨”是爭議性問題、台軍高層至今公開表態不為“台獨”而戰,所以,長期以來台灣島內願意為“台獨”而戰的民眾比例一直不高,大體維持在兩、三成左右。但民進黨重新執政後,兩岸關係日趨緊張,島內民眾對大陸敵意再次明顯上升,願意為“台獨”和“拒統”而戰的比例升至近50%,超過不願戰的比例在5個百分點以上,且如果屆時美軍介入,這個比例勢必更高;超過50%民眾表示能夠承受戰爭損失,只有40%表示無法承受。發生這種幾乎質變的根本原有是“台獨”和分裂的洗腦教育、意識形態矛盾激化,導致台灣社會的“中國心”“中華情”陡降,對大陸的“敵國”“非我族類”意識上升。這種情感的蛻變和認同的扭曲,與美國以中國大陸為戰略競爭對手,聯合西方國家在台灣問題上強硬表態所導致的親美、親西方、親“民主自由”價值觀心態的強化,交織在一起,形成惡性循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