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汪毅夫:被忽略的割讓前台灣發展階段

http://www.CRNTT.com   2022-02-05 00:03:35  


汪毅夫(來源: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2月5日電(作者 汪毅夫)《戴國煇講台灣:與日本人對話》(九州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2021年9月版),有這樣一段話:“最近剛來日本的後輩問道:‘如果台灣不被日本人占領,會有今日的台灣(暗喻近代化的台灣)嗎?’這個提問本身并沒有太多的含意,可是相當多的台灣人擁有這樣的疑問,就值得關注了”。戴教授記下這段話是在1964年,日本。此後30年,1994年在福建,我也聽到同樣的話。現在,又一個30年即將屆满,“相當多的台灣人擁有這樣的疑問”的狀況改變了嗎?這是值得關注的。戴教授認為,1895年割讓前台灣的發展階段是被忽略了的。他在書裡用專門章節,并在其他章節裡也幾次討論這個問題。博聞強記的戴教授引用日本軍方參謀本部1895年1月出版的《台灣志》、日本民間團體肥後俱樂部1895年6月出版的《台灣島實業一斑》,及同樣是日本人編輯的《台灣鐵道史》等稀見史料,來說明和證明:1895年割讓時台灣已處於近代化的高階。

  1996年4月,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陳孔立教授主編的《台灣歷史綱要》由九州出版社出版。該書《近代化的開始》一節,列舉1895年前台灣在防務、交通、工礦、商務、興市、撫墾、清賦、教育等方面的成就,并謂:“台灣出現了全國最早自辦的電報業和新式郵政,全國最早投產的新式大煤礦,全省出現的第一條鐵路,第一台電話,第一枚郵票,第一盞電燈,第一所新式學校,出現了自己經營并敢於與外人競爭的輪船,出現了有數以千計現代工人的礦區,也出現了最初的民族資本,許多新式事業集中於一省,成效蔚然可觀,使邊疆海島新建的行省,後來來居上,成為全國洋務運動中的先進省份”。

  1895年割讓前台灣的發展階段,確是不當被忽略的台灣史研究課題。陳孔立教授和戴教授是同一輩份、才智相當的學者,但他自謙地說:“我希望能够追隨戴先生,為中華民族的大融合貢獻個人微薄的力量”。作為後輩,吾等自當勉從其後!

  附帶言之,我手頭有一件相關史料:台灣學者林履信1946年2月編的《台灣產業界之發達》(上海,商務印書館1947年6月版)。書之《自序》有一段話說:“因台灣祖國間貿易的繁盛,島內各種的產業,隨之愈臻發達。而墾殖之地域,也日見擴大(先祖父時甫公服務前台撫墾大臣,擔任北部之理番和墾殖工作)。迨至光緒年初,所興築自基隆至自台北,長及60裡之鐵路,實為我國最早建設之鐵路綫,此造成了我國交通史上之新紀錄,同時亦可視為奠立了台灣現代化和工業化之初基,此後台灣產業界的發達,正因此而具有無限的光明”。林履信是台北板橋林家林時甫的後人。

  (作者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講座教授、全國台灣研究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