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台灣少數民族族源神話傳說探析

http://www.CRNTT.com   2023-10-22 00:00:15  


 
   一、“西來說”或“南來說”

  台灣地區少數民族泛指在17世紀祖國大陸沿海地區人民尚未大量移民台灣前,早已居住在本島及其周邊島嶼的住民。清朝時,台灣少數民族被稱為“番族”,日據時期泛稱“高砂族”,國民黨政府遷台後又將其分為“山地同胞”與“平地山胞”。為了消解族群間的歧視,台灣當局於1994年將“山胞”改為“原住民”,後再進一步稱為“原住民族”。除了所援用之原文表述將以雙引號表述之外,本文則以“少數民族”定義與稱呼。

  目前學界關於台灣地區少數民族的起源說法有兩類,一是主張其發源地在大陸東南沿海,為“西來說”;一是主張從東南亞南島語族北遷台灣,為“南來說”。考察台灣地區少數民族族群來源,不論是高山發源、平地發源、海岸發源還是海外發源諸說,自史前時代開始的台灣島上“土著”文化系統與大陸確實有著極密切關連。〔4〕

  “西來說”的說法甚為普遍:學者主張,從語言、考古、文獻資料、神話傳說等方面的研究推斷,台灣島上少數民族的起源地是大陸東南沿海。學者甚至推測少數民族移入台灣島內的年代,例如:賽夏族與泰雅族應是在西元前三千年的先陶時代即遷入本島。〔5〕再者,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亦表明,早在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山頂洞人的“堂兄弟”“左鎮人”就從大陸來到了台灣。〔6〕到了新石器時代,居住在祖國大陸東南沿海的一支古越人又來到了台灣島上,成為今日島內少數民族的主要來源。〔7〕

  台灣地區少數民族外表普遍具有膚色淡褐、眼睛大而亮、雙眼皮、身材不高等特徵;上世紀90年代,時任台灣當局文化主管部門負責人陳奇祿曾就考古證據結果表示,多數人類學家都同意,他們是從大陸華南直接或迂迴通過東南亞島嶼,在不同時期一波波進入台灣,惟有蘭嶼的雅美文化已確定和菲律賓有極密切關係,是唯一的例外。〔8〕

  再根據一些史前文化研究顯示,一部分早期台灣島上住民由大陸東南沿海直接渡過海峽進入台灣島內,成為泰雅、賽夏、布農等族的祖先。多數學者認為,這些族群主要是由大陸東南沿海閩越族與早先已居住島內的矮黑人相融合。而從其某些文化特徵可證明,如缺齒、去毛、文身、黥面、獵首、吹口琴、著貫頭衣、住幹欄屋、崖葬等。〔9〕

  “南來說”指:另有一部分“南島語族”的住民是從菲律賓及印尼各島嶼及中南半島遷入,包括:魯凱、排灣、雅美、阿美、卑南等族,其與東南亞“南島語族”古文化特質有許多相似之處,且有著密切關係。其中,排灣族與卑南族則應是在東南亞巨石文化興盛時期移入。這部分住民的祖先亦由閩越人從大陸東南沿海先經過中南半島到達南洋群島,然後再經由菲律賓群島進入台灣島內;這些住民的體質、語言和風俗與南洋群島馬來人有許多相似之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