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金廈漳泉同城化 和平共融可貴

http://www.CRNTT.com   2023-11-09 00:06:10  


 
  我們認為兩岸交流隨疫情趨緩持續放寬,符合兩岸人民共同利益,但此刻離兩岸真正的恢復交流,卻仍有一段不遠的距離,主要原因則是雙方缺乏互信。難道兩岸當真要持續對抗下去?拒絕對話當真勝過互惠交流?兩岸執政當局缺乏正面溝通協調,要嚴肅而理性地面對兩岸當前局勢作妥善處理。就客觀形勢而言,目前各國新冠疫情已趨向和緩,原本採取高規格防疫政策的兩岸也已陸續鬆綁,防疫作為明顯從嚴控“鎖國”走向開放,致力回歸正常生活,在兩岸各自開放之下,更沒有再行禁絕彼此往來的理由,這是兩岸恢復疫前正常交流的客觀基礎。然而,如何看待並善用已然緩和的疫情,讓兩岸在後疫情時代逐步邁向正常交流卻是知易行難。關鍵依舊是彼此缺乏互信、心結難解,甚至連海基海協兩會恢復良性對話的主客觀條件都不具備。兩岸當局如果真有恢復疫前交流之意向,自然必須從重新建立互信做起,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兩岸當前之僵局與困境,無疑是此前互相攻訐所積纍的結果。要化解互不信任的氛圍,必須先從停止對彼此的惡意攻擊做起,方有可能營造融冰氛圍。進而言之,除了停止互相攻訐,雙方更應主動增進互信,我們以為,在僵持的情況下,與其期待對方釋出善意,不如主動遞出橄欖枝?當前國際上最為引起關注的話題,已逾一年的俄烏戰爭,美國的介入干預,使俄烏人民陷於戰爭的悲慘浩劫。一個穩定的台海局勢既有利於兩岸人民,也有助於區域和平,期待兩岸當局以民為念,在逐步恢復交流的基礎上重建良性對話機制,讓兩岸關係也能善意互動,化干戈為玉帛,逐步恢復交流,重新走上和平發展的道路。

         四、維持制度化交流——推進台海和平發展

  誠然,一次民航機因天候因素直接飛越金門的上空,且明顯沒有惡意,著實可以認定為一起基於民航飛安前提下的偶發事件,之所以會被放大關注,自然也是因為兩岸關係已降至冰點。我們相信,在任何情境下,兩岸都應該維持制度化的協商。協商的目的是建立能夠滿足彼此需求的關係,並極大化地避免不理性的衝突、中斷交流與放任“惡意螺旋”無限擴張,絕對不利於兩岸間的和平發展。因此,不論如何,維持台海間制度化的溝通交流仍是當前亟需跨越的門檻。此前,兩岸之間的官方溝通主要透過半官方組織的“兩會”(海基會、海協會)進行協商,在雙方擱置爭議的前提下,也算是確立了制度化的溝通及互動模式,大家互相尊重,求同存異,為兩岸同胞奉獻心力。

  總之,兩岸無小事,任何小事都可能發展成大事;為了避免衝突加劇,台海間唯有維持制度化的交流機制,彈性應對、積極作為,才能有效掌握正面良性互動的發展機遇,推進兩岸民生經濟與和平發展。

        五、興建金廈大橋

  促成金廈生活圈及兩岸和平發展,金廈大橋興建議題,是金門民意的趨向,“金廈生活圈”是未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必然的趨勢。金門新四通(通水、通電、通油、通橋)的前瞻理念,有利於金門的民生經濟建設與兩岸和平發展。2001年開放“金廈小三通”,開啟金廈發展先機,現仍有障礙有待突破,再大步向前邁進,金門未來發展,也跳脫不了“金廈漳泉區域同城化”。互信合作、共創雙贏,是金門的正確發展方向。建設“金廈大橋”、邁向“金廈漳泉共同生活圈”,穩定兩岸和平特殊價值,化解兩岸僵局。從學術與工程技術角度興建“金廈大橋”相關課題時機已然成熟,衹要政策許可,水到渠成,連結翔安機場,是金門走向全球最佳的途徑,也讓旅居海外的金門僑親返鄉探親之路更為便捷。兩岸和平關係是重中之重,金門是兩岸互動的樞紐,以經濟、民生為出發點,搭起無形的情感連結,我們希望台灣執政當局能釋出友善的態度,拉近和緩兩岸關係。透過金門廈門兩地定期座談讓金廈兩岸共商發展良策。金廈大橋不僅有助於未來兩岸小三通旅客的接駁,相關的水、電、油,瓦斯的管線也能安全附掛於橋樑結構上,對於金門的經濟、民生將有大幅度的改善與提升。國民黨執政時期促成1990年兩岸簽訂“金門協議”,民進黨執政時期在2001年推動“金廈小三通”,讓兩岸擁有更多的和平良善契機。金廈跨海大橋主要連接方案,包括從金門島(金東)經角嶼、小嶝島到大嶝島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