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月刊:台灣進入高度政治風險期

http://www.CRNTT.com   2024-05-20 00:03:01  


 
  二是負面選戰與“厭藍又厭綠”的民意氛圍。2024年“大選”幾乎就是負面情緒對決,藍綠相互討厭,而白色力量則討厭藍綠。在選舉過程中,很多政客不去凸顯自己的執政能力,而是抹黑和詆毀對方,選舉由此也變成人身攻擊,甚至出現錄音帶、性醜聞等景象。競選各方頻繁的“污名化”和“小動作”導致所有候選人的個人形象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傷。在這種惡劣的政治環境下,台灣選舉逐步走向快感政治和娛樂化政治,民眾每天在新聞中看到的,都是政治人物不斷在謾罵對手,這勢必會加劇民眾的負面觀感。而當柯文哲帶領的民眾黨以白色力量標榜自己的身份,並主動區隔於傳統藍綠勢力,就容易吸引對藍綠均為不滿的中間選民的目光,這也是柯文哲在2024年“大選”中能夠獲得369萬票的原因所在。

  三是第三勢力生存空間的萎縮與劣等比較的選舉。在馬太效應影響下,島內政黨格局兩極分化,“大黨更大、小黨更小”。而台灣選制明顯不利於小黨,“立法院”全面改選28年來,所有的第三大黨如新黨、台聯黨、親民黨、時代力量等都曾曇花一現,但終歸平淡。從未來走向看,柯文哲的民眾黨屬於典型的個人型政黨,隨著柯文哲政治舞台的喪失,民眾黨也將被泡沫化和邊緣化。在第三勢力沒有生存空間的情況下,台灣民眾雖有投票權,卻無法對政治產生結構性影響。這種衹有機會均等而無結果均等的無力感,勢必會催生對傳統政黨政治喪失信心的失落感。

  (三)美國等外部勢力的介入與台灣選舉的非自主性

  美國為了加大對於台灣政局的掌控,長期插手台灣選舉。對於2024年台灣“大選”,美國面臨兩種選擇:其一,支持國民黨東山再起,利用國民黨牽制民進黨,防止民進黨一黨獨大、進而跳脫美國掌控。其二,力挺民進黨繼續連任,這對於美國打“台灣牌”最為有利。在這兩種選項中,美國通過精心評估,認為第二種選項最符合美國利益,於是再度深入介入台灣選舉。

  一是拉抬民進黨。民進黨長期奉行“親美倚美媚美”政策,唯美國馬首是瞻,就是在選舉過程中賴清德也不忘赴美“竄訪”,美國對賴也給予了較高規格接待。在選舉最後關鍵時刻,賴清德多次炒作“大陸介選”謬論,美國也與其遙相呼應,聲稱“中國介入台灣選舉”,為賴站台意味濃厚。

  二是切割國民黨。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在競選期間,曾貼出與美國學者葛來儀等人會面時的照片。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但葛來儀卻在第一時間提出抗議,要求撤銷照片,唯恐被認為是在支持國民黨,這明顯是要與國民黨“劃清界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