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月刊:中華文化是兩岸關係活水動力

http://www.CRNTT.com   2024-08-07 00:00:39  


 
  認同中華民族  中華文化就是台灣價值的核心

  更進一步言,兩岸文化同根同源,再怎麼“去中國化”甚至鼓煽“仇中”,難不成民進黨可以消滅中華文化最根本的文字?換句話說,衹要中文或稱華文、華語繼讀存在於台灣人民的生活、聽說讀寫之中,“去中國化”就不可能成功,與其處心積慮用意識形態“去中國化”,不如重新認識、認同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並以此作為架構兩岸新時代關係的活水動力。

  平心而論,“中國”自古有之,現今的大陸也不等同於涵括數千年文化歷史的中國,把文化的、歷史的中國等同於現今的中共,其實就是民進黨“去中國化”的迷思與謬誤,現今的“政治中國”固然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主體,但全球化的中華文化存續於四海之內的華人社會,台灣則是全球保存中華文化最完整的地區,這樣的“文化優勢”也已經落實於2300萬台灣人民生活之中。民進黨卻反其道而行,其結果不衹造成國家認同錯亂,也破壞了中華文化的王道精神,使社會陷入價值崩解與分裂,兩岸交流亦因此而停滯惡化。因此,賴清德必須痛定思痛,重新調整過去蔡政府的大陸政策,不再阻撓兩岸文化、經貿、社會交流,兩岸關係才能雨過天晴,台海和平才能互利雙贏。

  具體而言,民進黨政府對“政治中國”的好惡,不能也不應嫁接在“歷史與文化中國”之上,如此兩岸關係才能正本清源,畢竟兩岸政治體制的差異自1950年代而生,而在文化上的同根同源,也因制度、環境和社會的不同,發展出異質同構的風華,從而激盪出火花與創作的動力,讓兩岸都能夠從交流互動中獲得最大利益,從而提升兩岸文化藝術的整體實力。

  民進黨恫嚇基層社區交流  摧毀兩岸社會互信

  兩岸交流互動最大的優點是語言文化沒有隔閡,對於1949年之前的歷史文化完全可以互通,信仰的神祇也有血脈淵源,雙方不衹可用直接的方式溝通,也能為兩岸創造效益。其次,文化藝術畢竟屬於較高層級的交流,而社區交流屬於庶民文化、日常生活的切身議題的交流,更顯得需要與可行。過去台灣跟中國大陸在社區交流上有很好的成果,台灣社區發展經驗在大陸遍地開展,兩岸社造學者專家絡繹於途,讓台灣社區營造經驗在大陸城鄉開花結果,不僅提升了大陸社區的文化水平,也讓兩岸民眾有了直接接觸的機會,增進彼此認識與情感,在和諧、和平的氛圍中,正是降低兩岸緊張關係最直接有效、也是最好的路徑。遺憾的是,民進黨執政後,竟然將社區基層交流當做大陸對台統戰的“工具”,凡赴大陸交流的村里長,每在返台後即遭警調單位約談、調查,對社區交流產生恫嚇效果,殊不知,這種欠缺“台灣自信”以“統戰”污名化台灣基層“台灣認同”的做法,徒然親痛仇快,無益於兩岸關係的良性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