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國金融帝國百年孤獨終結?

http://www.CRNTT.com   2008-11-28 00:25:42  


  中評社北京11月28日訊/光明網刊載陳柳欽署名文章分析美國金融危機問題,全文如下:
   
  孤獨至少有兩種境界。一種是閉塞中的孤寂,一種是高處不勝寒的慨嘆。前者是無奈的酸澀,後者則是志得意滿的奢華。如果說加布裡埃爾.加西亞.馬爾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百年孤獨》中 
的拉丁美洲是前者,那20世紀的美國則多少有些後者的味道。有意思的是,這個擁有諾貝爾榮耀的書名似乎也在告訴世人,孤獨不過百年。

  早在20年前,耶魯大學教授保羅.肯尼迪在《大國的興衰》一書中預測,由於過度擴張,美國霸權即將終結。一時間,“美國衰落”成為全球政界、學界和商界的熱點話題。今天,“美國終結論”再次被擺到了桌面上。在國際上,美軍深陷伊拉克、阿富汗戰爭困境,且面臨俄羅斯在中亞的強勁挑戰。在國內,五大投行三家垮台,“華爾街風暴”引發“金融海嘯”,美國經濟面臨冷戰結束以來最嚴峻的挑戰。

  20世紀,僅有200多年歷史的美利堅在群雄逐鹿中站穩腳跟。硝煙彌漫中,美國成就百年霸業。一覽衆山小的優越讓美國盡享奢華的孤獨。在昔日霸主們面對一片狼藉時,美國以一個占全球約3%人口的國家創造了二戰以後長期高達全球GDP30%左右份額的神話;而並不懼怕高處之寒的美國人則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培養了極度奢華的生活態度。目前,美國以全球3%的人口消費了全球25%左右的石油以及其他的化石能源,以匯率計消費了全球約30%的財富。20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蘇聯的解體,日本和德國陷入經濟發展低迷狀態,美國已經沒有強大的政治軍事經濟對手,從而在政治、軍事和經濟三個方面全面確立了世界霸權國的地位,金融外交為維護美國的霸權利益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即便是日本、歐洲、抑或崛起中的“金磚四國”,都難以單獨與美國分庭抗禮。美國之所以稱雄於世界,歸根到底是由其強大的金融實力決定的。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後,美國憑借美元的特殊地位,在全球範圍內縱橫捭闔、翻雲覆雨。雖然美國經歷多次衝擊,也曾一度處於風雨飄搖之中,但其霸主地位至今依然牢固。原因之一,就是美國是地地道道的“資本運作”高手。經過200多年的演變,美國擁有當今世界上最發達的以投資銀行和資本市場為主導的金融體系。在資本市場上,投資銀行是靈魂、核心和樞紐;一定意義上,投資銀行也是美國國家機器的靈魂、核心和樞紐。在美國,投資銀行作為一個資本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產業,不僅雲集了最優秀的人才,而且廣泛應用各種先進科學方法,例如數學方法、物理學方法、現代系統論和控制論方法等。但奇怪得很,在美國很難找到一本《投資銀行學》教科書,原因據說是華爾街寧可口口相傳,也不願意留下文字而洩露商業秘密。的確,華爾街有著太多的鮮為人知的秘密!從華爾街到華盛頓,有著無數的或明或暗的通道,投資銀行家們經常在政客和金融家之間,不停地轉換角色。通常情況下,美聯儲主席和財政部長人選,要麼來自投資銀行,要麼來自國防部。現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和財政部部長保爾森就是明證。“今天是行長,明天是部長;今天是部長,明天是行長”——80多年前列寧抨擊金融資本全方位滲透於資本主義國家機器時描述的情景,依然是當今金融帝國的真實寫照①。

  美國長期實行“雙赤字”政策,國民儲蓄率近乎零,但美國依然是“老子天下第一”。原因很簡單,就是美國憑借金融霸主地位,毫不吝惜地消費窮國提供的廉價商品和資本。在全球化旗幟下,國際壟斷資本幾乎滲透於全球的每一個角落。美國打噴嚏,全球就感冒。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美聯儲主席就是“世界中央銀行”行長,美元利率變動牽動著全球金融市場的神經。美國通過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全球範圍內貫徹其金融戰略與政策意圖。美元是美國的利益代表,美國享受了一國本位幣與國際本位幣重叠結合的好處,即世界使用美元,美國生產美元,信用造就美元,由此美元構成了美國金融霸權的核心。多印美元,美國將本國的通脹轉嫁到全世界,控制匯率,通過美元的升值和貶值對世界各國財富的進行掠奪,由於美元人為地定期貶值,使得各國持有的美元債務急劇縮水。而美國正是一直靠大肆對外舉債、利用全球各國的財富來發展、維持自身。然而,一旦昔日盟友出現趕超自己的跡象,美國一定會毫不留情地打壓。打壓方式有時被掩蓋得惟妙惟肖,有時也是赤裸裸的。在1970年代,石油危機對美國產生了巨大衝擊。1971年,隨著美國越來越不堪黃金外流、美元泛濫的重負,宣布放棄“金本位制”,從此美國憑借自己的印鈔機可以任意操縱全球貨幣匯率,並無限制地增大自身赤字,將自身危機轉嫁出去,這標志著美國金融霸權的徹底建立。到了1980年代,日本發展勢頭開始令美國恐懼,1985年,美國經濟由於巨大赤字再次陷入危機,但美國政府卻強迫歐洲和日本在美國簽訂著名的《廣場協議》,強迫其他國家貨幣大幅升值,成功轉移了本國的金融危機,再次出現了“美國危機,世界埋單”的情景。

  美國著名學者羅伯特.基歐漢(Robert Keohane)1984年出版他的名著《霸權之後》時,他力求描繪一種樂觀前景:在美國國力衰落之後,它依然可以利用其主導下建立起的國際機制維系其地位。翻檢近百年的人類經濟歷史,儘管各個國家在追趕未來的時光隧道中遭遇了許多不確定因素的干擾,但華爾街的強勢地位似乎從來沒有被分化和削弱,甚至還在現代金融理論的支撑之下甚囂塵上。曾幾何時,在全球商業銀行的座次上,排名前10的幾乎都為美國所壟斷,至於那些呼風喚雨的投資銀行,他們不僅可以操控大宗商品的定價權,而且壟斷了經濟話語權。

  但在當下這場金融風暴中,美國不僅面臨著國力的揮發,更重要的是,美國建立的國際機制以及美國放任的市場體制也在遭受否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前景》中有文章指出,根據對過去30年發生在17個國家的113次金融危機進行分析,那些擁有“盎格魯-撒克遜(Angles-Saxons)”式金融體系的國家爆發金融危機時,遭受的經濟損失比其他國家更嚴重,因為這些國家的金融系統是以更加循環連續的方式運作。經濟發展時,高負債的投資銀行把信貸泡沫吹得更大,但信貸緊縮時,它們也會更快洩氣。回到金融風暴的發源地美國,今天的華爾街驗證了這一點:五大投資銀行中,高盛集團和摩根士丹利公司獲准向商業銀行轉型,排行第三和第五的美林證券和貝爾斯由於瀕臨破產被收購;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則因收購談判“流產”遭遇破產命運。如今,當華爾街金融巨頭一個又一個從山峰跌入穀底時,當投行們無奈地消弭在自己編織的肥皂泡中時,美國失去的也許不僅是一條財富增長的脈道,同時也失去了向全球發話的聲音。

  遭到次貸危機重創的世界各國都在思考同樣的問題:世界迫切需要構建不依賴於美國的多元化貨幣金融體系和公平公正的金融新秩序。此次美國金融危機造成的巨額損失應該使我們深刻認識到,境外金融投資的高度風險性,美國以其美元霸權地位對世界各國財富進行掠奪的本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