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如何正確判斷中國的經濟發展形勢

http://www.CRNTT.com   2008-12-05 00:16:45  


 
  二、對國民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充滿信心

  在看到今年國民經濟總體上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也要看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還在蔓延,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還在加深。從國內看,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2%;財政收入下降0.3%;發電量下降4.0%,粗鋼產量下降17.0%;鐵路貨物周轉量下降0.3%,我國經濟減速勢頭超出預料。從國外看,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仍在加劇和蔓延,主要發達國家已步入衰退,新興經濟體普遍減速。最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又下調了10月初的預測數據,調整後的今年世界經濟增長為3.7%,下調了0.2個百分點;明年增長2.2%,下調了0.8個百分點。面對國內外的嚴峻形勢,社會上對我國經濟能否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存在擔憂也在情理之中。但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越是在形勢嚴峻的時候,越要看到我們的優勢;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要增強我們的信心。這一信心來自於改革開放30年經濟快速發展積累的較牢固的物質基礎,這一信心來自於改革開放30年體制機制改革帶來的較強活力,這一信心來自於國內仍有著較為巨大的需求潛力,這一信心來自於黨中央和國務院高瞻遠矚、見微知著的宏觀調控能力。

  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有著較為牢固的物質基礎。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世紀以來,經過不間斷的大規模投資,我國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得到明顯加強,物質基礎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撑能力大大提高。一是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能力大大增強。30年間,包括去年在內,糧食生產量已經有4年超過5億噸,可以經受國際糧食市場和價格風雲變幻的考驗。二是工業供給能力提高明顯,制造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根據國際標准產業分類,在22個工業大類中,我國已經有7個大類名列世界第一,15個大類名列前三。特別是能源工業生產能力極大提高,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保障作用顯著增強。2007年,原煤產量達到25.26億噸,是1978年的4.1倍;原油產量1.86億噸,是1978年的1.8倍;天然氣產量為692億立方米,是1978年的5倍。到2007年底,發電裝機容量達71822萬千瓦,是1978年的12.6倍。三是鐵路、公路、民用航空、水運和管道運輸綜合網絡已經基本形成。鐵路營業裡程由1978年的5.2萬公裡增至2007年的7.8萬公裡,增加了2.6萬公裡。公路通車裡程由1978年的89萬公裡增至358萬公裡。沿海主要港口貨物吞吐量由1985年的3.1億噸發展到2007年的38.8億噸。民用航空、水運和管道運輸能力也成倍增長。此外,郵電通信已經成為發展最快的基礎產業,信息通信和郵政基礎網絡發展迅速,信息網絡規模和用戶數均居全球之首。

  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有著較強的內在動力和活力。30年改革開放奠定了中國經濟長期快速發展、永葆生機的體制基礎。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堅定地指出,要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開放的方向;十七屆三中全會又對農村改革作了全面部署。正在實施落實的產權制度、行政管理體制、國有企業、社會保障體系等的改革和完善,以及近期即將推出的增值稅轉型、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醫療衛生等的改革,都將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企業的運行體制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企業在危機中的機遇意識,困境中的創新意識非常強。面對國際經濟下滑,沿海地區一些出口導向型企業已經開始進行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這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調整產業結構。表現在一些傳統產業增速在下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加快。二是調整區域內部結構,即在中心區域或黃金地帶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而將附加值低、不利於環境改善的傳統產業調整出去。三是利用經濟下行周期,實現優勝劣汰。一些產業層次低、缺乏市場競爭力的企業停產半停產甚至倒閉,是“積極的痛苦”。四是在危機中抓機遇。一些企業利用當前國際人力資本價格下降的機遇,引進企業亟須的人才;有的企業在探詢購買銷售網絡以及收購知名品牌的可能;有的企業在著手收購研發中心,推動企業創新邁上新台階。成千上萬個企業都這樣做,就會推動中國經濟整體的轉型,就會使經濟增長有了不竭的動力與活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