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金融危機中的中國經濟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09-02-11 07:10:14  


 
  我強調這兩個因素的交織,一是為了表明,這可能使我們看到現在中國面對的問題可能比簡單面對金融危機更為複雜。二是為了表明,將這兩個因素加以區別,注意到兩個因素各自的邏輯,可以使我們更好地認識中國的經濟問題。在面對目前這場金融危機的時候,我們必須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儘管這次經濟危機是由美國的金融危機引起的,但美國的問題不一定是中國的問題。即使中國的問題是由美國引起的,但美國的問題也不一定是中國的問題。截至目前為止,美國的金融危機並沒有對中國的金融產生嚴重的影響,美國金融危機中的一些核心要素在中國幾乎都不存在。中國沒有美國那種大面積的房貸斷供,沒有明顯的信貸鏈條的斷裂,沒有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倒閉破產。中國股市的大幅度下跌,從時間上看似乎是在美國次貸危機之後,但兩者實際上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因為中國股市在2007年10月跌勢開始的時候,儘管美國的次貸危機已經發生,但其世界性的影響,尤其是對中國的影響還沒有發生。 

  明確以上問題的意義是: 

  第一,中國目前所面臨的問題更具有傳統的生產過剩危機的特點。應當看到,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這場經濟危機是一種嶄新的經濟危機,與傳統的生產過剩危機是不一樣的。比如,在這場危機的原發地美國,危機發生前幾乎沒有任何生產過剩的跡象,相反倒是 “消費過旺”。如果說這次危機中也存在生產過剩因素,這種過剩也是在全球整體的意義上存在的,是在危機的非原發地存在的 (如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而美國的“寅吃卯糧”則使這種過剩維持了表面的平衡。就危機原發地美國本身而言,是在金融危機爆發,特別是金融危機轉化為經濟危機之後,由於信貸緊縮,人們對於未來的預期惡化,才出現了生產過剩的問題 (美國大量耐用消費品的消費是建立在信用消費的基礎上)。儘管如此,直到目前這個問題並沒有到達一種很嚴重的程度,並不是其經濟危機中的主要問題。而傳統的生產過剩危機則不一樣。傳統的生產過剩危機一開始就是發生在實體經濟的環節上,生產過剩是引發經濟危機的直接原因。對於生產過剩危機形成的原因,特別是對其 “周期性發生”的原因,儘管人們提供了許多不同的解釋,但筆者則主張,生產過剩危機是耐用消費品時代特有的現象。因為耐用消費品時代打破了生活必需品時代生產與消費之間的直接性,擴大了產能的彈性,從而也就強化了生產與消費之間不均衡的風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