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香港應儲備活力 待時而動

http://www.CRNTT.com   2009-04-15 11:40:28  


 
            要面對現實 

  面對這樣的負面消息,衝擊波恐怕不可能再在市民消費能力未見削弱的藉口下,繼續認為香港經濟潛力依然可觀。因此,把注意力調動到評估及應對今年出現的經濟衰退上,既是政府的責任,也是社會的焦點,更是市民必須協力做好的本分事。必須指出,把商界中某些催谷消費現象表揚為支持經濟興旺的做法應當遏止,其實做法有利用市民情緒鼓動消費之嫌,只要看一看目前飲食業的晚飯消費動輒便超百元一餐可見一斑,究竟社會的消費力是不是依然強勁,值得思考。 

  必須看到一個無法迴避的現實,香港經濟始終是外向型的,世界的經濟興衰無可避免一定會影響香港,分別只是在於快與遲而已,有時早點受到衝擊反而會引起充分的警覺,預防意識或者措施更能及時,效果會更突出。但從去年第三季度已經出現的經濟衰退跡象受一些不必要因素影響而令香港出現的自視過高心態,就造成了經濟出現大滑坡時,社會卻沒有及時提升免疫力,以致到了危急關頭才出現手忙腳亂忙於應付的不利局面。 

  受經濟下滑影響最凸顯的是貧富懸殊情況,雖然社會一再呼籲重視貧富懸殊問題,並指出它是嚴重影響社會和諧、衝擊市民相互之間的信任關係的主要誘因,但受重視的程度遠遠不足,甚至在經濟狀況不斷惡化之下還繼續升溫。有一個情況應當重視,有人繼續利用鑽營取巧的奸商行為賺大錢,有人受到裁員、失業的衝擊而淪為更嚴重的貧困者,兩者差距越來越拉大,人際關係互相拉開距離也趨於表面化,長此下去,即使有朝一日經濟好轉,這種撕裂的關係也很難彌補。

             扶貧甚重要 

  追溯到去年珠三角港商出現大量倒閉潮,其實那時已經揭示了香港可能受到外向型經濟影響而出現急劇的經濟衰退,但不少數據卻受到某些輿論所利用,認為其一既不代表著整個珠三角地區受衝擊的情況,其二更不表示港企因此而難以再在珠三角立足,導致預防措施嚴重不足。情況往往就是這樣,一方面的聲音太大而另一方面的聲音太弱,具預言作用的言論容易受到掩蓋,經驗應該在目前經濟出現衰退之下引為教訓,才能從某種跡象出現時引發預警作用。 

  香港人的情緒化現象向來表現得十分突出,如果經濟稍為好轉,便迫不及待表露高消費一面,一朝出現經濟滑坡,又馬上表露出不堪一擊的脆弱性,這樣的情緒正好被某些善於鑽營的奸商所利用,得心應手地玩弄經濟環境差之下的高消費行為。如何避免情緒化,除了淡定、冷靜的態度是首要因素之外,還有三種做法必須配合:第一,杜絕大手大腳的消費模式,重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以儲蓄聚集財富,以便在經濟復甦時創業發揮,大展拳腳。第二,幫助貧困者走出困境,解決這一批人的生活問題,等於為社會儲備經濟復甦的活力,商界最明白的一個道理是事業興旺時,勞工是創造財富的最大動力。

  第三,所謂危中有機,如果以目前香港面臨的經濟衰退情況而言,機即藏在急速的經濟下滑遏止了通脹上升壓力這方面。據有關專家估計,香港的外貿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度回穩,第一季度通脹率為1.7%,第二季度可能放緩至0.3%,如果第三及第四季度繼續放緩的話,通脹壓力將隨經濟衰退深化而逐步消除,直接受惠的是市民。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