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轉變發展方式是應對危機根本途徑

http://www.CRNTT.com   2009-06-16 10:48:17  


 
  提高居民消費率,降低投資率,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是當前宏觀調控的一項重大任務。一是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著力提高中低收入者特別是農民的收入。二是擴大消費領域,促進消費由生存型向發展型、享受型轉變。積極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滿足多層次的消費需求。三是擴大消費信貸,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和完善個人消費信貸征信體系,優化消費信貸市場環境。加快推進教育和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減輕居民教育、醫療負擔。擴大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的覆蓋面,盡快解決農民工保險賬戶轉移接續問題。四是圍繞消費結構升級的要求調整投資結構,改善消費環境。加快建設以鐵路為重點的現代綜合運輸體系,加強文化、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新一代互聯網建設,促進互聯網、通信網、廣播電視網三網融合。大力提高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完善農村電網,加快鄉村道路建設,擴大“家電下鄉”財政補貼品種。五是把促進房市、車市、股市聯動發展作為擴大消費的戰略重點。房市、車市在一定程度上受股市影響。為保持股市穩定健康發展,應在加強基礎性制度建設的同時,改善對股市供求總量的調控,避免大起大落。同時,通過資本市場的穩定和繁榮支撑房市、車市的持續繁榮,使房地產業和汽車產業成為拉動國民經濟長期增長的支柱產業。如果通過采取多種措施,用3年左右的時間將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和居民消費率分別提高10個和15個百分點,達到55%和50%,接近改革開放以來最高水平1985年的56%和52%,就意味著每年將有5萬億元以上的商品由用於投資和出口轉變為居民消費,不僅經濟結構將得到改善,而且人民生活水平將有較大提高。這也是堅持以人為本、推動科學發展的重要舉措和根本目的。

             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文章指出,發展方式的第二個轉變,就是改變經濟增長過度依賴第二產業的狀況,加快第三產業發展,使一、二、三次產業結構相協調。第三產業發展滯後,是產業結構中的突出問題。2008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僅為40.1%,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僅為33.2%,不僅遠低於發達國家,而且低於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第三產業落後,造成就業矛盾突出,制約經濟發展。

  在第三產業中,嚴重落後的有三個方面:一是研發、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後。在發達國家,圍繞科技研發形成了包括知識產權市場、人才市場、信息市場、風險投資市場、技術培訓市場的技術進步服務體系,為企業技術研發提供全方位服務。中國技術市場盡管發展較快,但遠遠滿足不了企業需要,與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相距甚遠。同時,物流業發展落後,專業化、社會化水平低,造成物流成本較高。發達國家的流通成本一般占GDP10%以下,中國則高達18%。把相同的貨物從成都運到上海,比從德國漢堡運到上海的成本還要高。扶持、壯大物流業,建立跨國、跨地域的現代物流體系,建立一批物流中心,發展一批物流企業,已成為當務之急。二是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在發達國家,會計、審計、法律、咨詢、監理、征信、認證、價格評估、招標投標等市場中介服務組織比較完善,從業人員衆多,在許多方面代替了政府的一些職能,對規範市場秩序、促進公平競爭發揮著重要作用。作為加劇美國金融危機的重大事件,信用等級被評為A+的雷曼兄弟公司瞬間倒閉,正是監管缺失、信用評級機構喪失職業道德的結果。我們應以此為反面教材,打破對國外市場中介機構的迷信,加快建立現代市場中介服務體系,為國內外客戶提供高質量服務。三是社區服務業發展滯後。在發達國家,社區服務是吸納勞動力就業的重要領域。社區服務的內容很廣,包括教育、醫療、家政、體育、健身、心理咨詢等。中國社區服務業剛剛起步,居民的許多服務需求得不到滿足,而大量勞動力就業困難,這個矛盾可以通過發展社區服務業來解決。目前,不少城市已有一些辦得很好的社區,并湧現出一批優秀社區工作者,在構建和諧社會、解決就業矛盾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