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謝明輝:兩岸共建防災救災救難機制

http://www.CRNTT.com   2009-09-03 00:42:32  


 
  兩岸共同防災救災救難機制建立對兩岸和平發展之影響

  (一)重要性:

  去年大陸汶川大地震,台胞及台灣紅十字會已開啟援助大陸同胞先河,且因兩岸經濟逐步成長,經濟實力已趨於穩定,唯兩岸之間現還缺乏聯手共同救災之機制,預期兩岸共同防災救災救難機制的建立,可促進兩岸和平發展。現兩岸溝通協商管道已四通八達,且兩岸對於建立共同防災救災救難機制皆有共識,認為這是相當重要並有利於兩岸人民安全,因此未來要實現共同防災救災救難應是可預見之事。

  (二)必要性:

  對於天然災害之救災,並不是只靠團結與人海戰術就可完成,必須依賴相關知識及技術,透過完善之機制將整體串聯起來,才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最佳之效果。而兩岸共同防災救災機制,與兩岸和平發展,其實是習習相關,透過兩岸共同防災救災救難機制之建立,可拉近兩岸彼此的距離,對於兩岸未來和平發展必有助益,因此建立兩岸共同防災救災救難機制是有其必要的。

  (三)急迫性:

  因此,由於全球暖化,世界氣候變得界常極端,不是大水災便是大旱災,不是大地震便是大海嘯,不然便是人為(如金融海嘯)發生頻率越來越頻繁,規模也越來越大,超越個別國家所能動員救災復元的範疇,唯靠兩岸啟動共同防災救災救難機制才能完成。雖然台灣面積不大,不過卻有山勢陡峻的中央山脈、雪山山脈及玉山山脈呈南北排列,河流呈東西向分佈且水勢快急,同樣等級的颱風所帶來的雨量,對台灣造成之影響皆遠大於大陸,所以對於救災機制之建立,確實有急迫性的存在。大陸在之前就已建立起完善的救災救難機制,並已具備防災應變及動員能力,在這方面可提供經驗給台灣參考,而雙方共同建立防災救災救難機制,在未來勢必會對兩岸和平發展、增進兩岸人民情感有一定之重要催化作用。

  結論

  由以上可知,在建構兩岸共同防災救災救難機制時,需先建立起完善的救災制度及步驟,讓救災程序不致於混亂;並列出一項清單,讓大陸防災中心了解哪些是台灣目前較無法接受的物品,哪些是可立即接受的物品;與各相關單位進行研討,討論現在台灣救災制度是否還有改進的地方。在第四次江陳會談中,我們可在兩岸共同防災救災救難機制之議題下,達成兩岸天然災害技術專家之交流、災害防治及救難之合作、重大疫情控管、建立兩岸災後重建機制及對特大救災救難之機制啟動達成共識。

  由於兩岸防災救災救難機制的出發點為出於人道救援為前提,事前預防災害,事後減輕損失,並協助人民重建家園,這不但是兩岸政府的責任,也是重要使命,在此建議防災救災救難機制要本於人道救援立場出發,不要有太多政治聯想,更不要有太多的藍綠口水戰,所有思考的方式,應是三個凡是(1)凡是有利於救災救難機制便應該建立。(2)凡是有利於兩岸人民福址安全便應該實行。(3)凡是有利於兩岸人民建立情感互動朝向和平發展的便應推動。因此,期許在第四次江陳會中將兩岸如何開啟共同防災救災救難機制列入討論,達成協議或共識,均是兩岸如何“擱置爭議,共創雙贏”的具體實踐。(作者 謝明輝 台灣競爭力論壇副秘書長兼執行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