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謝明輝:天命在身 馬勿成歷史罪人

http://www.CRNTT.com   2009-10-25 00:21:47  


如果馬英九無法把握兩岸關係天時地利人和歷史機遇上,簽訂兩岸和平協議,將成為中華民族的歷史罪人。
  中評社台北10月25日電(作者 謝明輝)10月17日接任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立即宣示要黨優政強,推動清廉改革,取消楊吉雄、江達隆當選中常委資格,終結國民黨產、反賄選、縣市長選舉寧敗無濫一系列措施,正式向外界宣告以黨輔政的馬主席時代來臨。而其所擁有的兩種身份,成為掌握台灣政治有形權力最多的人,也讓馬英九的政治天命更加錯綜複雜。由於深受父親影響的成長過程,以及備受前“總統”蔣經國先生提攜的政治生涯,讓馬英九同時背負起父親遺命與未來兩岸人民期待的使命。隨著兩岸交流愈加頻繁、兩岸關係趨向穩定,兩岸和平發展更是向前邁開大步。而關係兩岸和平發展的最重要機制和平協議和軍事互信機制議題的提出,更讓兩岸發展逐漸開展。因此,如何讓兩岸關係走向長遠的和平發展、互利互惠的願景,是馬英九的天命,而兩岸和平協議的簽定,也將是影響兩岸關係未來發展的最重要關鍵。

  二、馬英九的天命: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馬英九接任“總統”後發生國際金融大海嘯,國內發生百年一遇的八八水災形成對其意志戰鬥力與戰鬥意志力雙重大考驗,是否安渡難關,否極泰來,有賴於馬英九如何重拾人民對其信心與信賴。用何種方式積沙成塔、積河成海,承受天命,帶領台灣走出死蔭的幽穀,正是馬英九必須思考的問題。何謂天命,天命乃是宿命與使命的結合體,分述如下:

  (一)宿命

  馬英九的父親,馬鶴淩先生曾為公務人員,也擔任過國民黨中央考紀會副主委一職,他生前曾說:他一生的最大成功就是栽培出馬英九。而其所立下的遺囑,則是囑咐馬英九“繼志述事,適時全力以赴。……要活在大家心裡,要活在歷史上。”此外,在遺照旁更留下“化獨漸統,全面振興中國;協強扶弱,一起邁向大同。”兩行詩句。除了充分顯示馬鶴淩先生對於兩岸關係之發展念茲在茲的遺願,不可忽略地影響了馬英九對於兩岸關係的思想與立場。<nextpage>
  馬英九幼年跟隨雙親移居台灣,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後,之後到美國紐約大學、哈佛大學留學,獲得法學碩士與法學博士學位。國外留學期間,在前“總統” 蔣經國先生的提攜之下,分別擔任蔣經國幕僚與政府“內閣”的重要職位,英文秘書、“總統府”第一局副局長、國民黨中央黨部第三副祕書長“行政院”研考會執行祕書、“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等。而在地方選舉初試啼聲的馬英九,在1998台北市長選舉打敗當時尋求連任的台北市長陳水扁,並且也在2002年成功連任。之後則是在2005年國民黨主席選舉中獲得國民黨主席的職位。而2008年的“總統”選舉,以超過五成的得票率擊敗民進黨參選人謝長廷,當選“總統”。在其成長過程與政治生涯中,深受國民黨黨員父親與黨的影響與協助,也多次以國民黨身分參選選舉,。

  馬英九當選“總統”一職,除了完成父親馬鶴淩的遺願外,也開啟了馬英九政治生涯重要的一頁。馬英九當時挾帶著台灣人民高度支持的得票率成為台灣第十二任“總統”,也代表了台灣人民對於馬英九帶領台灣蓬勃發展的高度期望。而北京政府也對於兩岸關係表示樂觀態度,兩岸人民也都相信藉由兩岸互動與交流的增加,兩岸發展將會逐漸趨向穩定。在眾所期待之下,現已完成江陳會系列的九項協議,一項共識。未來江陳會仍會繼續,更多的協議及共識陸續會出爐。馬英九肩負的天命,不僅包含了對自己家庭的責任感,也包括了對社會、黨國、中華民族的責任感。除了要完成父親念茲在茲的遺命,也要達成台灣社會與兩岸人民的期待。換言之,推動兩岸穩定發展,簽定兩岸和平協議,將是馬英九未來面對兩岸關係議題中重中之重。

  (二)使命

  使命感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責任感,另一種是使命感。責任感乃是指“國家”社會、家庭等硬性規定之必要作為,屬於硬性認知。另一種是軟性認知,乃是指自己對自己的期許,規定自己做為與不作為的分際。使命感乃是自發性的作為,通常無法用言語來檢驗,但密切觀察其行為,檢視其軌跡,便可看出馬英九只做不說的使命感。

  父親遺命、台灣人民與兩岸人民對於馬英九的期許,讓馬英九肩負起兩岸和平發展的重責大任。此外,也讓深受家教嚴謹影響、國民黨培養的馬英九,讓其對於“國家”社會有高度的使命感。而其當然跟馬英九本身的政治性格有高度關係,從心理因素來,不可忽略地就是深植於人格特質的中國士大夫的文化意識,以及接受西方社會的民主、法制觀念之後所體現的法律人性格。另外,家庭影響與深受國民黨培養則是造就行事風格養成的兩大重要因素。<nextpage>
  因此,馬英九的政治性格不僅包含了家庭對他的期望與培養,也造就了對於“國家”、甚至是中華民族有更大的理想與強烈的使命感。抱有如此歷史大任的使命感,讓其對於兩岸和平發展具有一定的期待,而兩岸和平協議之簽定也是其視為任內必須完成的重大任務。因此,兩岸和平協議之簽定與馬英九之政治生涯有相當密切之關係。

  三、簽訂兩岸和平協議對馬英九的重要性:

  目前台灣內外環境的氛圍,兩岸重於國際。有鑒於兩岸關係的獨特性,兩岸政治難題之解決須有一定的默契。目前,各界對於兩岸和平協議的看法尚未能有所共識,但多數皆認為必須處理關於兩岸政治定位、兩岸政黨關係、台灣國際空間等問題。此外,兩岸和平協議之簽訂更具有多重意涵,除了可作為一種政策宣示,也可成為具有法律拘束力之文件,不僅藉此約束兩岸政府避免做出違反兩岸和平與穩定的動作,也就是確實履行兩岸目前的現狀安排。同時。也代表兩岸在和平協議與框架有基本認知,有所共識。

  而簽訂兩岸和平協議,對馬英九的政治生涯更具重要性。兩岸和平協議之簽定,就代表解決長期複雜又矛盾的政治難題,不僅完成其政治宿命下重要的歷史大業,也讓其成為兩岸關係中最具有關鍵性意義的重要人物。以台灣“總統”身分,為兩岸和平發展開啟重要的新局,不僅“為台灣人民開起生機,也為台灣永續發展鋪路。”此外,身為兩岸當局的重要人物,更代表了達成“結束兩岸內戰狀態,謀中華民族未來之發展。”的關鍵任務。同時,也以馬鶴淩一生中最大的驕傲之身分,完成父親遺命,建立個人生命璀璨的一章。最後,便就是在其具有馬英九政治性格的使命感下,實踐生命的意義:為台灣開太平。<nextpage>
  四、兩岸和平協議最具關鍵性之人物:馬英九,而非胡錦濤。

  台灣弱,大陸強;台灣小,大陸大。以小侍大,需臨淵履薄;以大待小,須泱泱大度。在此格局之下大陸如果不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那和平發展便是唯一途徑,也因此主動權掌握在台灣手上,間接者便落在馬英九身上。因此,馬英九將會成為影響未來兩岸發展中的關鍵人物。兩岸和平協議之簽定,馬英九除了須透過安內攘外的雙重策略之外,也需妥善發揮政府團隊的談判能力與協商手段,讓台灣能夠同時維持基本利益,建立兩岸關係之長期的互動架構,共創兩岸互惠雙贏的和平新局。換言之,馬英九不僅應排除綠營的影響、說服與抗壓並重,並且也需同時贏得黨政共識,一致對外。此外,也需組成最具有公信力及執行力的談判團隊,以有利兩岸議題之和平協商。最後,也應讓所簽署的兩岸和平協議內容與執行,經得起台灣社會的檢驗並且獲得有效確保。由此看出,兩岸和平發展之主動權掌握在馬英九手上,而非胡錦濤。兩岸的政治議題無非需獲得雙方共識才能加以啟動,但台灣對其的看法仍處於討論階段,唯有在獲得台灣人民共識的前提下,胡錦濤才能對兩岸關係做出更進一步的回應。因此,代表集聚台灣民意身分的馬英九,才是握有影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導權的關鍵人物。

  五、結論:完成不了天命、馬將成歷史罪人。

  綜言之,兩岸經濟互動頻繁與文化交流的提升,為兩岸關係發展提供一定的動力與保障。如何把握當前發展的契機,簽署更高層次的兩岸和平協議與軍事互信機制,將是具有獨特政治宿命與強烈使命感的馬英九,所面臨的一大難題外,也將是影響兩岸關係未來發展的關鍵。此外,更是影響其未來政治生涯的重要因素。兩岸關係有其特殊性,因此要完成複雜又艱钜的歷史工程,需要創新的思維和判斷力,馬英九如能解決兩岸長期的政治難題,對其政治生涯與兩岸發展具有重要意涵與貢獻。換言之,在此時國際大環境、台灣一黨獨大、兩岸關係和緩、民意與與論支持,不論是天時、地利、人和,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下,馬英九倘若無法順利推動兩岸和平協議之簽定,為兩岸人民開創兩岸和平發展的新局,將成為影響兩岸發展的歷史罪人。馬英九此時不僅同時是黨政軍領導者,更處於天時地利人和歷史機遇上。牽一髮動全身、千載難逢是馬英九的兩大良機。如果馬英九無法開此良機,一舉攻頂,簽訂兩岸和平協議,不但無法得到諾貝爾和平獎,更將成為中華民族的歷史罪人。該贏未贏,罪加一等,其歷史地位就可想而知了。

(作者為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兼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