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易中天:未來中國讓人敬還是讓人畏?

http://www.CRNTT.com   2010-03-25 13:35:42  


易中天 CFP/图
  中評社北京3月25日訊/“未來中國讓人敬還是讓人畏?我們面臨著這個節點,或者說是一個瓶頸。政治文明問題無法回避,中國社會必須成為公民社會,個體必須具有公民意識。未來的趨勢是,全人類都要成為世界公民,否則就無法融入國際社會。”以下是《南方周末》日前對知名學者易中天的專訪“易中天:未來中國讓人敬還是讓人畏? ”:

  目前世界對中國的心態只能用“大吃一驚”來形容,還談不上尊重,更談不上信服。

  法家找到了實現平等的辦法,而且是非常了不起的辦法,這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問題是,法家的法,不是“人民之法”,而是“帝王之法”。

  未來中國讓人敬還是讓人畏?我們面臨著這個節點,或者說是一個瓶頸。政治文明問題無法回避,中國社會必須成為公民社會,個體必須具有公民意識。未來的趨勢是,全人類都要成為世界公民,否則就無法融入國際社會。

  □本報記者陳一鳴發自廈門

  “方管兒和圓管兒的接頭,是方的還是圓的?”易中天問。

  “亦方亦圓。”記者答。

  “也可以說不方不圓,不倫不類,不三不四。我正在打造這麼一個接頭,把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學者與大眾對接起來,我稱之為‘三個對接’。所以,我肯定是‘不三不四’的。也可以說‘非驢非馬’,是個騾子。”易中天說。

  貌似謙虛,實則叫板,此其志不在小。此番易中天談的是“文化大國何以可能”,他認為,在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當口,中國正面臨一個關鍵節點,是讓人敬你,還是讓人畏你。

  挖不出科學、民主、法治

  南方周末:在談“中國文化走出去”之前,先談談國內“中國文化熱起來”吧。比如成年人讀史熱、家長教小孩讀《三字經》、背誦古詩詞,等等。

  易中天:簡單地說,讀史是為了現實。周公以降,中華文明三千年不斷,今天發生的事情歷史上大都曾發生過。翻開歷史總是能夠找到經驗教訓,也能找到應對策略。這是一。第二,創新離不開傳統。馬克思說過,我們只能在既定的條件下創造歷史。所有的傳統,都會“像夢魘一樣糾纏著活人的頭腦”。人們也只能“戰戰兢兢地請出亡靈”,借他們的名字、口號和衣服,來“演出世界歷史的新場面”。現在的“傳統文化熱”,便大體如此。很多人是希望今天的創新能夠有歷史的依據,也有少數人是想借屍還魂。

  南方周末:那麼,我們能否像丸山真男等日本學者一樣,在傳統文化中尋找現代性的“內發性”元素?直白地說就是,假如中國原典中沒有明確論及“民主”,我們是否可以對原典進行邏輯推演,論證出“民主”來?用你的說法,這種方式叫“抽象繼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