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加薪潮”推倒全球經濟多米諾骨牌

http://www.CRNTT.com   2010-08-29 08:28:52  


 
  中期:推高全球通脹

  文章稱,從中期效應看,勞動力成本上升將可能使中國經濟出現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並通過對外出口商品的“路徑”推高全球通脹水平。長期以來,由於中國勞動力無限供給的特征和勞動力市場價格扭曲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國內勞動生產率的上升不但沒有帶來實質性的工資上漲,反而造成了出口產品價格的下降和對外貿易條件的惡化。這種現象違背了斯托珀-薩繆爾森定理的推論,即國際貿易會提高該國豐富要素所有者的實際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實際收入。

  事實上,物美價廉的“中國製造”商品滾滾湧入全球市場,有效的拉低了全球的通脹水平,並幫助美國實現了上世紀90年代“經濟增長+持久低通貨膨脹”的理想組合。然而,近幾年,隨著中國貿易部門勞動生產率的顯著提升,“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開始發作,貿易部門工資上漲很快,並帶動了貿易部門工資上漲。從韓國和日本的經驗來看,國內勞動力價格的上漲將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推高國內通脹水平,並抬高出口商品的價格指數。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出口額占世界出口總額的10%左右,所以相對於70年代的日本和80年代的韓國而言,中國“向外傳導”通脹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將對中國構成中期通脹壓力,並將通過國際貿易途徑使內部壓力“外部化”,從而推高全球範圍內的通貨膨脹水平。

  長期:促進全球經濟“再平衡”

  文章認為,從長期來看,提高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勞動力價格,將有助於改善全球的資源分配與貿易關係,化解全球經濟結構性矛盾,使世界經濟重新回到“平衡”的正常軌道之上。目前,全球經濟失衡的主要表現是美國經常賬戶的持續逆差和東亞國家經常賬戶的持續盈餘,而中美的貿易失衡被看作是全球經濟失衡的重要推手。中美貿易失衡的經濟表現可以總結為兩個“雙高”,美國的“高消費率”和“高逆差”,中國的“高儲蓄率”和“高逆差”。從理論上來說,對於中國而言,這種模式要求中國增加資本收益,壓制勞動報酬,以此壓抑“現實消費”。所以,從這個角度出發,勞動力成本上升意味著中國的現實消費將會快速增加,這有助於調整中美經濟之間的失衡模式。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中美貿易失衡的實質是國際分工的結果,即中國具有“勞動力比較優勢”,生產廉價的消費品出口美國,並通過擠壓勞動報酬保持“高投資”,維持長期“高順差”的“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而美國具有“金融比較優勢”,生產高端的“金融產品”,並以此對外大量“借款”,維持其國內的“高消費”經濟模式。勞動力價格的上漲將上調整兩國的比較優勢,降低中國對美的加工貿易出口,提高中國國內的“消費率”。這勢必打破兩國基於比較優勢的分工機制,有利於中美貿易趨於平衡,並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助力全球經濟的重新平衡。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