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余秋雨的文化“減法”究竟想減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0-12-29 13:34:04  


12月22日,餘秋雨做客人民日報總編室與人民網聯合主辦的《文化講壇》。
  中評社北京12月29日訊/“餘先生是從文革走過來的人,應該知道傳統文化是怎樣被‘革’掉以至於斷代的。一直到今天,年輕人對中華文化傳統不是知道得太多,而是太少……他強調減少一點複古文化,好像是說國學已經過熱了,得降降溫才行,這是實情嗎?”《錢江晚報》日前登載洪信良的文章“余秋雨的文化‘減法’究竟想減什麼”: 

   12月22日下午,文化學者余秋雨做客人民日報總編室與人民網聯合主辦的“文化講壇”,他強調要給文化做“減法”,以走出三個文化誤區:第一,“我們有沒有可能減少一點謀術文化,增加一點大道文化,或者大愛文化”;第二,“有沒有可能減少一些民粹文化,增加一些理性文化”;第三,“有沒有可能減少一點複古文化,增加一點創新文化”。

   對余秋雨先生,我向無成見。還記得多年前買的第一本《文化苦旅》還是盜版的,隨後買到了正版,讀了兩遍,又買了本《文明的碎片》,讀了一遍,隨後對他的書再提不起興趣,也不是因為別的,所謂“文化散文”,不失為一種新的散文寫法,但就像讀《西游記》,孫悟空除妖總是那幾招,不厭煩才怪。

  不過余秋雨先生似乎因此成了“文化大師”,只是未見他有什麼獨到的文化創見或創造,很大程度上,他只是做了個普及傳統文化的工作。他現在強調減少一點複古文化,不知是不是包括不要再讀他的《文化苦旅》,那裡面的情緒,若我沒記錯的話,可是在為復興傳統文化搖旗呐喊的呀。

  餘先生是從文革走過來的人,應該知道傳統文化是怎樣被“革”掉以至於斷代的。一直到今天,年輕人對中華文化傳統不是知道得太多,而是太少,雖然好像有一浪接一浪的“國學熱”,但在快餐文化盛行的網絡時代,多半只成了“虛熱”,雷聲大雨點小而已。他強調減少一點複古文化,好像是說國學已經過熱了,得降降溫才行,這是實情嗎?“複古熱”只是一廂情願的想象而已,又何談“減少”呢?不是貼上了“創新文化”的標簽,就可以趕時髦揮起打壓學習文化傳統的大棒的。台灣中小學至今仍在學四書五經,台灣的高考語文試卷我看過,對“子曰詩雲”還是很重視的,也沒見台灣因此不“現代”、不會“創新”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