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袁偉時VS杜維明: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文化

http://www.CRNTT.com   2011-01-02 09:32:44  


 
中國對於21世紀應有的貢獻

  主持人:我想,袁老師最擔憂的是政權站在儒家的後面,是不是這樣?

  杜維明:這是你給他點出來的,但他沒講,也許是這樣。回顧一下袁老師剛才講的有幾大塊很重要,很多地方我是完全贊同的,很多有保留。

  第一方面,對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評價問題,中間有一些天生缺陷,我認為需要討論。第二方面關於近現代的問題。袁老師講的是1912年,或者說鴉片戰爭一直到義和團那段時間付出了極沉重的代價。而從那以後,再發展就是比較燦爛的一段,當然在這光輝燦爛的70年中間,還有40年的悲蒼與迷失。對於現在的情況,袁老師有幾個基本的論點,一個是西方文明的問題。西學所代表其實不一定是西方,它吸收了世界各文化的不同資源,所以它代表了一個現代文明。我認為,這個現代文明確實是主流的,未來的,但不是獨一無二的,不是不可替代的,更不是大家必須認同的。如果對現代文明有疑慮,或反對現代文明,有些人理所當然地認為那是落伍的,為什麼說落伍呢?它有西方中心論的支撐,這些人習慣性地認為,在西方之外的路沒有路可走,就是應走出一條路,它也是跟狹隘的民族主義、狹隘的地方主義、狹隘的國族主義連在一起的。袁老師認為,新左派、國學派等,都有著種特色,雖然他們之間並不一定有共同語言。

  袁老師剛才說的保護傳統、發揚傳統大家都知道,也沒啥可講的。我認為對待傳統,最重要的是理解、認識和分析,也可以用嚴厲的批判的方式分析。剛才我提到過“軸心文明”。我以為,軸心文明的發展過程非常複雜,因為它的組成來源是多元多樣的。袁老師說的現代文明,是1948年的《人權宣言》所代表的精神,比如說羅斯福的四大自由,當然這是現代文明的特色之一。而軸心文明發源於公元前第6世紀。從軸心文明發展到現代文明中間有幾千年的歷史,有各種不同的軸心文明,有中國所代表的儒家、道家,有印度、猶太,基督,有拉美、伊斯蘭、非洲等等。當然還有西方所代表的是東西歐及北美所體現的現代文明的一種形態。我們確實不能把西化、現代化、全球化分裂,它們沒有明顯的疆界,不可能獨立存在。西化、現代化、全球化既是一根而發,又是多種多樣的。 

  1948年,文化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就提出來影響世界最重要的四個典範人物,有蘇格拉底(包括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釋迦牟尼,耶穌基督與孔子。在這個論述中間,主要的精神文明包含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的精神文明、印度的精神文明以及中國所代表的精神文明。在袁老師的論述中間,似乎把它們懸隔起來。袁老師認為重點在於發展現代文明,現代文明一個突出表現就是市場經濟,還有法治、自由、個人的尊嚴。這些價值是人類共享的,但不是靜止的,是需要不斷發展的。

  21世紀所碰到的許多問題,也是人類所共同遇到的問題。如人類的存活被威脅的問題,也就是人能不能很好的存活下去的問題。還有袁老師剛才提到大同觀念,說世界真正走向了大同。我基本上也認為世界通過經濟全球化確實是越來越整合了,但不是說統一,是整合了。這不僅是從國際的政治、制度的整合,也有文化的整合。這個整合跟以前像康有為所了解的大同是完全不同的,後者是對個人的權力、個人的選擇沒有任何注重,對現代文化制度也沒有關注。如果從21世紀向前看,第一個憂慮就是生態環保問題;至於短期的問題,是突然會爆發性的危險,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的衝突,使用核武器的危險性。我們現在掌握的大型殺傷性武器問題實在太多了,小衝突很可能變成大衝突,從而帶來核危險。還有疾病,疾病是完全全球化的;另外,金融風暴也完全是市場經濟下的全球化的。

  在這些情況下,我們再回來看,中國現代化發展過程,已經經過了一百多年的曲折而又沉重的代價。有些知識人,比如張灝,認為中國最重要的轉折點就是被日本打垮。因為,那時候中國的知識分子才有了自覺,以前對西方文化,從軍事、政治、社會各方面還可以抗衡,後來都失敗了。到了被日本打垮,中國才知道要徹底脫胎換骨,對中國文化本身基本上失望了,要回到傳統沒有可能性,一定要向前看。向前看就是袁老師剛才提到的現代文明的興起,現代文明興起的主要代表是西歐和美國。但要說明的是,西歐、美國不是西方文明,而是世界性的現代文明,因為把世界各地的精華都吸收了。而中國在發展過程中有相當長的時間迷失了。

  從鴉片戰爭,經過甲午戰爭然後到蔡元培、《新青年》這段時間,袁老師認為是比較光輝燦爛的。這段時間大家認同西方的價值,希望在西方現代價值的基礎上進一步改變。我對袁老師整個論述非常同情,但是在同情的基礎上有一些修正。

  當時,人們常以中國文化中糟粕的糟粕與西方文化中的精華的精華相比。中國文化的代表人物即是魯迅所批判的阿Q精神、續妾,抽鴉片煙,而西方文化的代表則是自由民主和個人尊嚴。這樣的比較,對中華民族的自信有非常大的摧殘。一個民族要發展,尤其在危難中自救,除了改變政治、經濟、制度建構方面的改變,還需要有非常深刻的文化,乃至文化心理的建設,也就是有其文化為基礎。所以,現在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怎樣使我們的心態改變。心態不改變,只是政治、制度的建構的改變是不夠的。心態的改變和一個民族的自我認同、自我理解相關,也就是我們剛剛提到的自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