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全面認識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

http://www.CRNTT.com   2011-03-18 08:46:48  


 
  二、發展中國家的定位沒有改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任務艱巨

  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總量的躍升沒有改變中國發展中國家的定位,沒有改變中國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

  (一)人均水平需要提高

  人均國民總收入在世界的位置比較靠後。2009年,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為3650美元,僅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41.8%,在世界銀行統計的213個國家和地區中居第125位。

  人均穀物產量和主要資源人均擁有量低於世界平均水平。2009年,中國人均穀物產量相當於美國的26.5%,俄羅斯的54.0%。石油、天然氣人均儲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10,主要金屬人均儲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

  勞動生產率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2008年,中國每個就業者創造的GDP為5855美元,僅相當於美國的5.9%,日本的7.7%,俄羅斯的24.8%。

  (二)經濟結構需要優化

  產業結構不夠合理。中國產業結構是以工業為支撐的“二三一”的模式,第二產業比重較高,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後。2010年,中國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為43.0%,而中等收入國家、高收入國家已分別超過50%和70%。

  需求結構不夠協調。表現在投資率偏高,消費率偏低。2009年,中國投資率為47.7%,消費率為48.0%,消費率不僅遠低於發達國家70%左右的水平,也低於“金磚國家”中其餘國家(高者巴西為83.6%,低者印度也有69.6%)。

  就業結構層次較低。2009年,中國三次產業就業人口在總就業人口中所占比重分別為38.1%、27.8%和34.1%。第一產業所占比重過高,第二產業比重僅相當於美國工業化初期即1870—1910年水平,第三產業比重則大大低於發達國家60%—80%的水平。

  城鎮化水平偏低。2009年,中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46.6%,不僅低於高收入國家70%以上的水平,也低於世界50.3%的平均水平。

  (三)經濟發展質量需要改善

  增長效益較低。2009年,中國GDP占世界的8.6%,卻消耗了世界46.9%的煤炭和10.4%的石油。同年美國GDP占世界的24.3%,煤炭和石油消費量占15.2%和21.7%;日本GDP占8.7%,煤炭和石油消費量占3.3%和5.1%。

  多數企業競爭力較弱。中國被稱為“世界工廠”,但生產的多為勞動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產品,核心技術主要依賴進口,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德國、日本、韓國在經濟騰飛的過程中,迅速成長起大眾、索尼、三星等世界名牌,但中國在成為製造業大國後卻依然缺乏享譽全球的“中國名牌”。雖然2010年《財富》發布的世界500強企業名單中上榜的中國企業已經達到54家,但多為能源、金融、電信等國有壟斷企業。

  科技教育水平仍有差距。2010年,中國研究與試驗經費支出(R&D)占GDP的比重為1.75%,明顯低於發達國家2%以上的水平。長期以來,中國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不足3%,低於4.5%的世界平均水平,而發達國家一般超過5%。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