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論文測謊儀引發的連鎖反應

http://www.CRNTT.com   2011-05-18 11:00:35  


 

  誠信的基本含義是遵守契約,現代社會的契約既包括社會內部各公民之間的契約,也包括公民和政府之間的契約。依據現代主權在民、人民主權的基本理念,人民把權力交托給政府并承諾做一個守法的公民是有條件的,這就是政府和國家其他權力機構必須履行對於人民的承諾。如果政府各級部門帶頭不遵守承諾,那就必然失去公民對於政府以及國家權力機構的信任,此後又會進一步導致公民自己也不遵守公民義務的承諾。如果出現政府官員貪污腐敗、失信於民的現象(類似於前幾年上海的社保基金事件),而老百姓對此又無可奈何,那麼,就會出現公民“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現象。

  我們不能假定每個人都能够本著良知堅守誠信,破壞誠信的人總是存在的。問題在於如何建設一種有效保證誠信的制度環境,讓破壞承諾者不僅得不到好處,還要付出極大代價。學術造假大量存在的原因之一,是懲罰力度不足,抄襲者被發現後缺乏嚴厲的懲罰措施,即使媒體報道了也不過躲避幾天,等過了風頭依舊能東山再起。

  毋庸諱言,今天社會上流行著一種“爭相比壞”的現象,它引發了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導致全社會的互不信任……

  溫家寶總理最近指出:“我們要把依法治國和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規,使有道德的企業和個人受到法律的保護和社會的尊重,使違法亂紀、道德敗壞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會的唾棄。”溫總理把道德建設、誠信建設和法制建設、體制改革聯系起來是非常有見地的。因為政府以及國家其他權力機構——比如警察機關、法律機構的誠信和守約的意義遠遠超出普通百姓。竊以為法律的制裁比社會的唾棄更為根本。社會的唾棄是一種軟性的道德譴責,不具備硬性的法律效應。很多受到社會唾棄的人實際上并沒有受到法律的制裁。結果,不僅法律對人的行為的威懾力和引導力被削弱,而且社會的譴責也變得越來越無力,最後人們幹脆不再譴責而去效仿。

  好的制度能使壞人變好,壞的制度能使好人變壞——在這個意義上,論文測謊儀引發的連鎖反應,由深層次的體制因素產生的“爭相比壞”的惡性循環,更值得我們警惕。

相關閱讀:論文測謊儀大行於世 篡奪了教授的權利?(2011年04月27日 《新快報》 方軼/何寧)

  最近淘寶上什麼賣得紅火?“學位論文檢測”!為了應對學校的“論文測謊儀”,網上的論文檢測軟件服務最近大賣,學生把這個稱之為“反反抄襲”。大家不禁會質問:論文檢測軟件能够杜絕論文抄襲嗎,能够用來評判論文嗎?評判論文質量的權力原本是教授的,為什麼要交給一個軟件?

  ■ 學術測謊儀已在高校推廣

  “一篇論文與數據庫的文字重合率大於或等於10%,屬於句子抄襲;30%到50%之間屬於段落抄襲;50%以上則被判斷為整體抄襲”——2008年年底,一種名叫“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的軟件在經過近兩年攻關後研製成功,并在一些高校等科研單位推廣使用。2009年,教育部明確要求高校對學生學術不端行為負責任,更多高校開始引進“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作為檢測手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