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 
中評社論壇:辛亥百年與兩岸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1-05-28 00:31:25  


 
  張亞中:馬英九的“文化中華”

  我剛剛用“文化中華,政治偏安”八字形容。所以用“文化中華”,而非“文化中國”,是因為避免“中國”一詞的政治意涵,馬政府以“中華”取代“中國”。

  以前在國高中的教材,課目的名稱是“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現在馬用的名稱是“中華文化基本教材”。一字之差,表明馬政府與國民黨對於“中國”這個字已經很敏感,所以用“文化中華”來定性。

  文化中華與政治偏安擺在一起,等於是告訴北京,在文化上認同中華,但是在政治上並非認同中國。(主持人胡佛:他講的是文化中國、還是文化中華?這兩者之間有差距。中國是一個政治體,馬沒有接受政治,他接受文化。現在是中國不見了,要把它找回來!現在是兩岸都接受一個中國。)

  所以馬英九說“未來一百年,‘中華民國’要做中華文化的領航者”,他把自己定位為中華文化的領航者,對於整個中國的認同侷限於民族、文化方面,但是在政治上卻有不同認同。

  依照馬政府的思維,兩岸為“一族”,也是“一國”,但是兩岸對於“一國”是指“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有不同的看法(“一中各表”),不過由於馬在一些“主權”與“前途”方面的說法,使得兩岸又向“一族兩國”的方向滑動,這也正是民進黨所希望的兩岸定位。所以,我們說,當馬政府在論述上逐漸“偏安”時,兩岸政府間的關係也漸變質為異己關係,馬也從中國人自居,轉變為中華民族,下一步如果再簡稱為“華人”,那麼與民進黨的論點就幾乎完全一致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