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中國評論月刊:建構兩岸整合共同體史觀

http://www.CRNTT.com   2011-09-28 00:09:21  


 
   建立兩岸共同體史觀的三個著力點

  有利於兩岸整合的史觀,即張亞中先生提出的“兩岸共同體史觀”,(注10)依筆者理解,大致包括以下幾個含義:目的是促進兩岸在事關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這一原則問題上形成共同認知和一致立場,使兩岸人民堅信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命運共同體,油然而生“我們都是中國人”的意識,“心往一塊想,勁往一塊使”;對《馬關條約》割台、台灣光復、二二八事件等標誌性歷史事件具有共同的認知、情感、評價;既強調兩岸歷史的共性,也尊重台灣歷史的特殊性及其帶給台灣人民的特殊記憶、特殊感受;善待歷史,正視但不誇大歷史上的消極面,主張通過理性討論推動史觀爭議的解決,反對將歷史當作政治鬥爭的工具。

  毛澤東講:政治就是把支持我們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對我們的人搞得少少的。新形勢下,著眼於兩岸關係的長遠發展,我們必須把贊成兩岸共同體史觀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對兩岸共同體史觀的人“搞得少少的”。為此,遵循史觀影響認同的一般規律,結合兩岸關係的主客觀實際,參考諸位先進的寶貴建議,筆者認為現階段必須著力做好以下三項工作。

  (一)對“兩岸一中”政治定位,形成更加清晰、充實、堅定的論述

  兩岸政治定位爭議是島內史觀爭議的根源。兩岸之間、島內政治勢力之間,政治定位爭議一天得不到解決,史觀爭議便一天不會消停。在台灣,法理上仍舊肯定“兩岸一中”、反對台獨的中國國民黨,是史觀領域撥亂反正的關鍵力量;它在這個問題上無所作為或隨波逐流,都將給兩岸關係、台灣政治乃至國民黨本身帶來嚴重後果。所以,著眼於兩岸關係發展大局,國民黨必須責無旁貸地在兩岸政治定位問題上,形成更加清晰、充實、堅定的論述,從政治根源入手,終結史觀亂象。

  1,正確、理智地理解和運用“模糊策略”

  特殊背景下,“度盡劫波”才走到一塊試圖面對面解決問題的人們,為避免直接觸及棘手的核心問題導致“不歡而散”,往往選擇較有共識的事務性問題作為突破口。在兩岸交往史上,這種擱置爭議的“創造性模糊”,的確也發揮過積極作用。但實踐表明,“模糊”作為一種政治藝術,是相對的,要考慮物件、時間、問題的性質等。一味“模糊”,不符合事物發展規律,長此以往必然導致思想“迷糊”,最後形成自欺欺人的困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