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馬其頓校車事件反映弱國心態?

http://www.CRNTT.com   2011-12-06 14:40:07  


 
  吳建民:對。民眾的非議是民眾的看法,要向他們做出說明。我跟你講一個道理,1.5億英鎊相當於中國當時外匯儲備的三分之一。我們援助的結果是什麼?是跟西方對非洲的政策形成鮮明的對照。鐵路建成之後,(坦桑尼亞)尼雷爾總統說,過去外國在非洲建過鐵路建過公路,那是為了掠奪。中國幫我們修鐵路是為了非洲的發展,了不起啊。中國人是在真誠地援助非洲。

  1971年,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當時毛主席很感慨,說是非洲兄弟把我們抬進去的。(人家)為什麼抬你進去?你把非洲的事兒當成自己的事兒,真誠地援助他,他也真誠地幫助你。

  1971年跟中國建交的國家才有多少?64個!大部分發達國家沒有跟中國建交。我們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你設想一下,大部分發達國家跟中國建交是在什麼時候,是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之後。如果1971年不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1978年我們能對世界開放嗎?不可能!中國能有今天的大發展嗎?不可能!

  所以你看這件事情,雖然我們援助非洲花了一些錢,但是建立了開放的大好局面。(這個)你多少錢買得回來?多少錢都買不回來!

  我覺得老子《道德經》裡講得好:“將欲取之,固必予之。”你一毛不拔就想從人家那裡得到好處,是短視的、自私的觀念。那樣做人都不會有很多朋友,何況是一個國家。

  所以我覺得不能用一種狹隘的觀點來占據我們民族的頭腦,那是很危險的。你一毛不拔,行嗎?有取有予,你要先給人家,你才能得到。

  在今天世界這種狀況下,我認為那種狹隘的觀點不怪老百姓,他們不了解情況,不像我們這些搞外交的,在世界上經歷了很多,看了很多。我覺得這個事情是應該做的。那種眼光非常狹窄的觀點,我認為是不對的。

  京華時報:在外交上,這種國與國之間的捐贈有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吳建民:當然有。捐贈就是對你表示好意,你有困難我幫助你,將來我有困難你也幫助我。這是國與國之間平等互利的關係,無關窮和富。

  你看當時我們汶川地震,窮國也幫助中國呀,不僅是富國在幫助中國。這是人類相互友愛之情,這是很可貴的。中國人絕對不能給世界留下這樣一個印象:我們非常冷漠,一毛不拔。那不行的。

  【關於國民心態】

  我們(重新)打開國門才30多年,長期的弱國狀態形成了一種弱國心態,長期的閉關鎖國形成了一種封閉的心態

  京華時報:您覺得這次捐贈校車引發的討論是否和我們的國民心態有關係?

  吳建民:有關係。我們長期是個窮國,我們是個小農經濟占汪洋大海的國家,老百姓的視野不可能很開闊。但是現在全球化,國門打開了,我們同世界交往增多,中國如果不同世界有那麼多交往,就不可能發展。在人類歷史上,中國領先了上千年,最後怎麼落後的?封閉,閉關鎖國導致的落後!我們(重新)打開國門才30多年,長期的弱國狀態形成了一種弱國心態,長期的閉關鎖國形成了一種封閉的心態。我覺得我們先要更多地向老百姓說明事實的真相,這個並不難解釋。比如我剛才談到的坦贊鐵路這個事情,應當是有說服力的,對吧?很多老百姓不了解這個情況,一旦了解了,我覺得中國的老百姓非常通情達理,很富有同情心。我小的時候,家裡也不富裕,但是媽媽看到人家比我們還困難,就慷慨解囊。我們看到媽媽這樣做,覺得媽媽了不起。

  京華時報:但是小孩子心裡會不會這樣想:我都吃不到那麼好吃的東西,你還給別人。會不會不理解?

  吳建民:心裡覺得媽媽這個行動是崇高的。自己即使有情緒,也知道不對。有這樣一個是非觀念。

  京華時報:您覺得老百姓需要建立這種是非觀念?

  吳建民:那當然。如果這個都沒有,那太可怕了。

  京華時報:這是大國心態的一部分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