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經濟平緩增長趨勢與結構調整原則

http://www.CRNTT.com   2012-03-26 08:36:57  


  中評社北京3月26日訊/今年中國GDP增長目標由多年來的8%下調為7.5%,此事引起很大反響。上海證券報發表交銀康聯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趙寬、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王辰文章表示,為什麼要做這種下調?經濟界有許多解讀;而當前需要進一步探討的是,中國經濟平緩增長的趨勢是如何形成,主動調控速度又意欲何為?

  經濟增速放緩既是客觀趨勢也是主動調控的要求

  文章稱,對於中國經濟的前景,從現實經濟增長因素中大致可以有所推斷。2011年中國GDP增長中,資本形成的貢獻率是54.2%,最終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是51.6%,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是-5.8%。這些數據表明中國出口減速、投資減速而消費平穩。

  從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情況看,長期以來,中國經濟的外部依賴性高,受全球經濟影響深。特別是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和貿易發展速度急劇放緩,對中國經濟增速影響明顯。而據世界銀行對2012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的預測,該機構已從去年6月的3.6%調低至2.5%,2013年增速估計為3.1%。這樣的趨勢將對今明兩年的淨出口構成壓力。

  從投資需求看,繼續擴大投資規模也有很多制約因素,投資效率不會很好。投資需求大致可分為政府投資和民間投資。政府投資的主要領域在基礎設施。經過20多年的大規模發展,中國以高速公路為代表的基礎設施狀況已經有了極大改善,而金融危機後又實施了4萬億元的刺激計劃,再期望基礎設施有更大的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是不現實的。

  數據顯示,各級政府以基礎設施為主的投資,其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從2008年的15.1%,快速增長到2009年的33.3%,而2010年跌落到19.5%,2011年又進一步跌至16.1%。表明基礎設施投資對全社會固定資產增長的貢獻已大為下降。而另一方面民間投資由於缺乏體制創新和技術創新,有效的投資機會也不多,民間投資的交易成本居高不下,投資風險高,投資動力並不足。

  從消費內需看,近年來我們強調經濟發展要更多地依靠內需,特別是依靠消費增長來實現持久發展,但消費的增長不是短期可以迅速實現的,必須憑借經濟社會的深層改革。

  從以往情況看,投資率偏高,消費率偏低,這一經濟增長結構的深層問題是國民收入分配的扭曲。在國民收入分配結構中,政府財政、企業收入與居民收入在結構和增長速度上都不合理。數據顯示,財政收入增速通常是GDP的兩倍以上。如,“十一五”期間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1%,同期GDP年均增長只有11.2%,而居民收入增長速度只有GDP增速的2/3左右。這樣的分配結構不利於居民消費的啟動。

  而居民收入不僅增長滯後,同時在地區間、行業間、特別是城鄉之間的差距總體上還在擴大。農村居民收入低下且增長速度低於城市居民。這種分配結構上的扭曲,降低了全社會的消費意願。另外,收入差距擴大既有違社會公平,又削弱了經濟動力。

  從以上三方面看,政府把今年經濟增長的目標適當放低,是出於經濟現實的考量。同時,長期保持過高增速,經濟在過熱環境下運行,需求膨脹,產能過剩,通脹預期加重,資源消耗透支,生態環境惡化,經濟結構失衡,增長質量肯定不高。所以說,將多年來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適度放低,既是客觀趨勢,也是主觀願望。

  今年把增速目標調低到7.5%,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尋求高質量的增長,有利於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使中國經濟的發展擺脫過度依賴資源和對環境的影響,走上一條節約資源降低能耗、保護生態環境的道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