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香港乃兩岸和平發展重要樞紐

http://www.CRNTT.com   2012-03-28 00:23:12  


 
  上世紀六十年代,港台兩地人員往來先是靠客輪從海上往返,1965年起逐步由空中客機取代;七十年代中到八十年代中,每年大概有10多萬人次往來兩地。這期間,由於兩岸交往的門尚未開啟,兩岸關係時有緊張,且有風險,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但港台經濟往來方面,還是有兩地的民間商家進行一些投資和貿易。很特別的是,這期間原隸屬台官方“外交部”後由“陸委會”接管的台在港機構“中華旅行社”,從1960年代起就扮演“地下領事館”的角色,主要處理兩地的事務。1972年英國與台灣“斷交”、1997年香港回歸,台“中華旅行社”仍繼續留在香港運作,直到2011年更名為“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所有這些都驗證,只要是中國人的地方,只要有中華文化的存在,血脈和親情就割不斷,交流交往就會持續進行。同時也驗證,香港這個獨一無二的地方,好像早已為兩岸關係發展做好了扮演“仲介”、“橋樑”角色的準備,其早期兩岸“樞紐”定位,已顯端倪。

   兩岸開放後的香港樞紐角色無可替代

  1987年到2008年,兩岸關係有了比較大的發展,香港在兩岸交往20多年裡,擔負的三大功能,鮮明獨特:一是兩岸人員往來中轉地。據國家旅遊局統計,兩岸人員往來6000多萬人次中,60-70%是經過香港中轉往返兩岸;二是兩岸貿易往來仲介地。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兩岸經香港轉口貿易總額為1852億美元,約占同期兩岸貿易總額的21.7%;三是台商營運總部。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台商在港設立26家地區總部,158家辦事處,台資銀行分行16家、台資證券公司23家、台資企業上市公司63家。

  這個期間,在香港發生最引人注目和震撼的還有兩件重大而深遠的歷史事件:

  (1)1992年10月,成立不久的大陸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選擇在香港舉行會談,最後雙方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即“九二共識”。這為後來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奠定了極為重要的政治基礎。

  (2)2005年4月,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赴大陸展開“和平之旅”,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北京與連戰親切握手,這是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相隔60年後的首次見面,從此兩岸關係實現歷史性的轉折。由於當年兩岸尚未直航,連戰只能途經香港中轉往返北京、台北。由此可見,香港的“仲介”、“橋樑”角色和作用,相當獨特,無可替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