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胡同拆了,北京人的根還在

http://www.CRNTT.com   2012-05-23 14:20:12  


京味作家劉一達
  中評社北京5月22日訊/依然記得劉一達“人蟲兒”系列報道當年的轟動,沒想到他已58歲了。

  從北京小吃,到老玩意兒,到老建築,劉一達一直在為這個城市奔忙,在他呼籲下得以保護的傳統項目,不計其數。

  北京城總在發展,當年劉一達在文章中寫道,也許有一天,胡同將成為民俗風情區,四合院將變成博物館。那時,大家都說太悲觀了,怎麼可能呢?沒想到,卻是一語成讖。

  “胡同拆了,北京人的根還在。”在北京晨報社、精典博維公司、鳳凰網讀書頻道主辦,北京旅遊雜誌協辦的新一期“41°文化論壇”上,京味作家劉一達如是說。

小時候的北京很幽靜

  我從小生長在劈柴胡同,每個人對故鄉都有種難以割舍的情結,在國外採訪時,遇到老北京人,他們聽說你是在北京長大的,那份親切讓人感動。艾青先生說,為什麼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說出了我的心聲。

  小時候的北京很幽靜,胡同裡只有土路,早晨起來,家家戶戶打油餅、豆漿,到處飄著香味。晚上大胡同裡才有路燈,都是15瓦的泡子,非常昏暗,小女孩出門上廁所都要叫個伴,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北京都沒什麼夜生活,一到晚上11點,整個城市都休息了。

  小時候,我們胡同周圍有七八家影院,一到暑假,走街串巷賣票,才五分錢一張。冬天怕院裡水管凍壞,要回水,各家輪流吹水管,事先都會通知鄰居,接水備用。那時家家戶戶有水缸,有一年說水缸會生綠苔,就都在缸裡養魚。

  逢年過節才有肉吃,叫“跑油”,因為這邊一燉,味道滿胡同串。別看吃不上好的,老北京人卻講究兩不吃,一是長得難看不吃,二是沒鱗的魚不吃。帶魚流行時,老人還說“他連帶魚都吃”,意思是招人看不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