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要重塑監管框架

http://www.CRNTT.com   2012-07-06 11:24:16  


資料圖:高盛前經濟學家胡祖六。(任玉明 / 東方IC)
  中評社北京7月6日訊/“政府既是金融監管者,又是大型金融機構的所有者,在很多時候還是直接的運營者。換言之,政府尚沒有能夠從直接的行政監管角色轉變為一個真正超脫、中立與專業的審慎監管者”。最新一期《中國改革》月刊(2012年第7期)登載知名經濟學家與金融專家胡祖六的評論文章“重塑監管框架”,詳文見後:
 
  中國資本市場經過20餘年的發展,市值規模已經居全球第二, 在推動國企重組、銀行改革和私人企業成長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做出了巨大貢獻。在中國開始落實“十二五”規劃推動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資本市場可以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 一個發達、成熟與高效率的資本市場可以有效擴大內需, 鼓勵創新,推動結構調整, 提升生產率,從而保障中國經濟可持續地高速增長。
 
  ■ 什麼在阻礙中國資本市場
 
  但是,迄今為止中國資本市場還存在著直接融資比重過低,中小企業融資難,高科技創新不足,內幕交易與市場操縱現象嚴重,股市價格波動系數太高, 金融產品單一, 債券市場發育不良,證券機構業務模式同質化與財務欠穩健,上市公司的治理不健全, 投資者保護不足,長線機構投資者基礎薄弱,等等。為了克服這些挑戰, 把握資本市場發展的良好機遇, 中國需要全方位地加速改革資本市場。
 
  國際經驗與中國自身的實踐表明, 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必須有一個良好的制度框架與有效的監管模式。如果系統性制度建設不到位,而只是局部推進,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那麼,改革將事倍功半,效果不佳。
 
  所以,改變市場監管的理念與制度應成為中國未來數年資本市場改革的重頭戲。
 
  經過20餘年的摸索嘗試,中國已經初步建立了一套比較完整的證券市場監管體系, 在《公司法》與《證券法》兩個大法的基礎上,相繼出台了一系列證券監管的法規、政策與指引。
 
   其中一些監管規章,比如關於上市公司以及證券公司與基金管理公司的公司治理要求, 參照了美國、英國與歐盟等成熟經濟體的最佳實踐經驗,可以說已與當今國際的最高標準接軌。
 
  但是, 中國現行的證券監管體系儘管在形式上與西方發達國家越來越相似,在實質內涵和理念上卻繼承了計劃經濟體制中政府行政主導的傳統,已經與中國整體經濟結構環境的變化和資本市場未來發展的要求越來越不相適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