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馬英九出訪的有所為與有所不為

http://www.CRNTT.com   2013-08-12 08:45:01  


 
  其二是馬英九好不容易才爭取到此行去、回程均可在美國過境,尤其是可以在紐約逗留三天兩夜的安排。倘若放棄,可能“過了這村就沒有下一店”,今後再次提出同一高規格的過境待遇要求時,倘若遭逢較大的形勢變化,就未必能如願以償,因而必須抓緊目前較為有利於自己的時間點。

  實際上,前一個問題,馬英九就任“總統”後,執行“外交休兵”政策,與陳水扁的“烽火外交”徹底決裂,因而北京也就樂於給予回報。除了是主動協調,讓世界衛生組織邀請台灣“衛生署長”以適當的名義,及以“觀察員”的身份出席世界衛生大會,以及其他的一些國際活動,並將代表台灣領導人出席“APEC”峰會的經濟領域部長級官員,提升至前任“副總統”的位階之外,面對中南美洲一些國家(據傳有五個之多)希望能與中國建交,也婉言拒絕,只是與之談生意而不談建交,使得馬英九一直能夠保持二十三個“邦交國”,沒有丟失一個,也沒有增加一個。這與陳水扁八年間,一連丟失九個“邦交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也是馬英九在不彰的政事中,可以拿得出手見人的政績之一。

  因此,儘管北京仍然無意挖台灣的“外交牆腳”,但在北京已經很明顯地對在兩岸經濟領域協商中,只顧要“讓利”而不願作出回報,更是拒絕進行兩岸政治對話的馬英九,表露出不滿並似乎是已失去耐心的情況下,馬英九仍是對這些已經動搖的小國“老神在在”,連總統就職禮也不去祝賀一下,就難免會有怨言,即使北京不出動“大鐵鏟”來“挖腳牆”,這些小國無法在兩岸競相以援金來“爭買邦交”之中獲利,那就只能是從實質經貿中來尋求收益;而從實務情況看,當然是中國大陸廣袤的市場,比表面上的“台灣邦交”對其的吸引力更大更具誘惑力,因而必然會加緊與中國大陸的聯繫,逐漸遠離台灣。台灣即使是沒有將之丟失,但也是若即若離,“警報”頻拉。這對民意支持度已陷落低谷的馬英九來說,就是黃台之瓜,何堪再摘。對此,馬英九不能不防。而籍著“賀誼專案”與這些國家拉拉關係,進行安撫,就是很有必要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